第九十九章 朱高煦也有造反基因(第1/2頁)
章節報錯
殘月西沉,月色倒映在南北兩側的水面之上,“一天三月”的曠世奇景,美得令人沉醉。
朱高煦目不轉睛地欣賞著盧溝曉月,直至天色漸明,殘月不見,才滿意地點了點頭,對身後的金忠說道:“金朝禮部尚書翰林學士趙秉文,在這裡留下了一首詩,你可還記得?”
金忠恭謹施禮,道:“回世子,記得。”
“背來聽聽。”
朱高煦轉過身,說道。
金忠坦然吟道:“河分橋柱如瓜蔓,路人都門似犬牙。落日盧溝橋上柳,送人幾度出京華。”
朱高煦目光中透著一股凌厲,道:“落日盧溝橋上柳,送人幾度出京華。這盧溝橋,可不能只送人離開。先生你說,走了的人,還會不會回來?!”
金忠看著朱高煦,心頭一震,高陽郡王這句話,暗藏深意啊!
“若是有心,人自然會回來。”
金忠謹慎地回道。
朱高煦拍打著欄杆上的石獅子,目光卻盯著金忠,肅然問道:“先生測字,可準否?”
金忠眉頭一抬,連忙說道:“世子,測字之言,乃是當時命數。星移斗轉,氣運暢滯之下,命數或可變化。”
“那你便再看看本郡王,是否能出頭!”
朱高煦嚴厲地說道。
金忠明白,朱高煦所說的是否能出頭,是兩人第一次見面時,朱高煦寫下的“仐”字。
按照當時的命數推斷,朱高煦的未來應是一方藩王,若是再出頭的話,那便是萬疆之上的人,帝王!
金忠有些顫抖,朱棣都投降了朱允炆,朱高煦竟然還有當皇帝的心思?
這一家子都是什麼人啊!
朱元璋造反出身,幹掉了元朝。
朱棣也想造反,幹掉自己的侄子,只不過造反事業進行到一半,被朱允炆一套連招下來,打壓的喘不過氣,裝瘋賣傻都躲不掉了,只好去京師請罪,低頭投降。
原以為天下太平,自己可以繼續去街頭擺攤算命,坑蒙拐騙了,誰知道自朱棣離開北平後,朱高煦便對自己禮遇兼加,惟渥惟豐。
原來他是早有所圖。
金忠感覺到身後一股殺氣,不用說,若是今日不把朱高煦伺候好了,這盧溝橋,便是自己的葬身之地!
“世子乃是富貴之體,兼手握玉階紋,有帝王之相。然而,此路迢迢,極難實現。”
金忠看著朱高煦的手掌,思慮良久,才謹慎地說道。
朱高煦臉色好看了許多,收回手掌,對金忠說道:“那先生日後便隨本郡王辦事吧。他日,你為第一功臣!”
金忠連忙施禮,道:“多謝世子。”
朱高煦心情大好,看著天色已明,便走下盧溝橋,沉聲道:“如今一條鞭法、遏兼併國策,傷害士紳利益極大,若可將他們爭取過來,以其財富養我精兵,未必不可成就一番大業。父王不敢做,那便交給我來做吧!”
金忠在朱高煦的裹挾之下,不得不為其辦事。
而在北平府中,受一條鞭法、遏兼併國策打擊嚴重計程車紳,見朱高煦竟然想為士紳出頭,紛紛投靠在朱高煦門下。
有錢的出錢,有關係的出關系。
總而言之,這些士紳是希望朱高煦可以給朝廷帶個話,遏兼併國策是行不通的,廢除士紳的職俸田、免稅田,也是不行的。
希望朱允炆回頭是岸,恢復祖制,保護士紳利益。
他們不知道朱高煦的真正目的,如果知道的話,估計也不會跳進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