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親自盤查過,數量不多,只有不到六百斤,密封於一堆鐵罐子裡,存放於獨立的庫房之內。

透過石油分餾的方式,獲得石蠟,最終形成凡士林乳油。

這種技術宋代便有,沒道理明代弄不出來。

醫用紗布與凡士林結合,可以讓紗布在覆蓋傷口的時候,保持一定的溼度,不會讓紗布與傷口血液或膿液粘連,有助於傷口癒合。

在元宵節之前,第一批紗布順利完工,封裝在酒精消毒過的木匣子裡,每個木匣子中,盛有五十小包醫用紗布,一把小剪刀,一小琉璃瓶酒精。

朱允炆將朱植、朱耿喚入宮中,拍了拍木匣子,笑道:“醫用紗布沒問題了,現在的問題,便是你們如何賣給兵部。”

朱植拍著胸脯保證道:“皇上,這件事容易,交給我們兄弟便是。只是,若兵部採購,該如何定價?”

馬恩慧也湊了過來,眼神閃亮著等待著。

這可是關係著後宮錢袋子的問題,馬恩慧作為後宮之主,如何能不在意。

朱允炆拿出了一本賬冊,交給朱植,說道:“棉花、酒是最大的成本,目前一匣成本為四十文,但考慮到後續石油需要外採,加上後宮人手投入,月例開支等,一匣成本至少一百文,即一錢。拋除這些支出,我們也需有所得,定價至少三錢。”

“當然,三錢是底線。朕建議一匣五錢,若是你能夠以六錢,乃至八錢的價格賣出去,那也是你的本事,到時候,你們可多分一些利。但要記住了,生意是要長期做的,互惠互利方可長遠,若是兵部大量採購,可以給予減惠。”

朱植與朱耿欣喜不已,命人搬走了三十木匣,準備開始自己的推銷大業。

馬恩慧拿著算盤,盤算一番,看著朱允炆說道:“宮中的月例開支,不是從內庫支取嗎?為何也算在一匣成本之中?再說了,皇上只說了當下的成本,卻沒考慮每日可產多少匣。”

“當下只有十二套織造機,人手尚少,便可日產二十匣,假以時日,擴大規模,日產百匣不是問題。若是一匣售賣五錢,一日百匣,便是五十兩銀子,那月入便是一千五百兩!一年便是一萬八千兩……天啊,皇上,臣妾有點暈。”

朱允炆扶著馬恩慧,笑著說道:“皇后啊,賬不是這麼算的,除去成本,還需要給朱植、朱耿分去一部分……”

“如此好事,為何不完全交給內宮負責?!白白便宜了兩王!”馬恩慧小家子氣地說道,哼了一聲,又說道:“既然有利可圖,那臣妾這便命令駱顏兒,準備擴大生產。”

朱允炆看著財迷的馬恩慧,提醒道:“皇后,宮中織造機能騰挪給承乾宮的,可不多了啊……”

馬恩慧瞪眼,對朱允炆問道:“皇上的意思是,臣妾還沒收到一文錢,還需要去買織造機?”

朱允炆微微點頭,說道:“我們說好的,不以內宮名義索取,呵呵,皇后想要擴大規模,便需要下點血本啊。”

馬恩慧眼神一轉,笑道:“臣妾有辦法。”

皇后想要親躬紡棉,為萬民表率,勸告天下官員士子,勿忘農桑之苦,當珍民力,只是苦於宮中織造機老舊,數量不足,日夜嘆息。

工部尚書鄭賜聽聞之後,大筆一揮,直接向宮裡撥了二十架織造機。

皇后表揚了工部,但表示,希望從去籽工序開始做,以“體全程之負累,感百姓之萬苦”。

工部上下被皇后的決心感動地痛哭流涕,不僅給後宮奉上了去籽、彈棉、紡紗、織造等所需要的攪車、繩弦大弓、三錠紡車等,還好心地問,要不要技術培訓。

結果被皇后無情地拒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