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本濫發,導致紙幣極速貶值,見紙幣無用,便轉而用金銀銅錢,可用習慣了紙幣的商人,也不習慣用這些笨重的銅錢,加上元末的銅錢製造水平太差,顛簸兩下,哎,碎了……

最終退化到了以物易物的古老市場。

朱元璋將蒙古人趕去漠北放牧了,自己在南京設定了寶源局,打算鑄錢,可是造著造著,發現沒銅了,只好搜刮百姓器皿,熔鍊造錢,引發民怨。

老朱看這情況不對,一琢磨,元朝以前用紙鈔挺好的,存在即合理,自己拿來用,也一定可以,於是,改錢法為鈔法,設定了寶鈔提舉司,大明通行寶鈔就這麼出世了。

大明通行寶鈔的鈔料是桑穰,即容易儲存的桑皮紙,顏色青灰色。

紙鈔“高一尺,廣六寸”,如果對這個標準沒感覺,不妨找張A4紙看看,沒錯,大明寶鈔就這麼大,如果老朱還在的話,申請最大紙幣的吉尼斯世界紀錄,也是妥妥的第一名。

票面花紋繁複,四周印有龍紋,最上方寫著“大明通行寶鈔”,正中寫著面額“壹貫”,下面還有印造部門戶部的宣告:“偽造者斬, 告捕者賞銀二百五十兩”。

需要說明一點的是,大明通行寶鈔,其面值只有六種:一百文、兩百文、三百文、四百文、五百

文、壹貫。

壹貫是最大面值。

如果有人動不動就拿出幾千兩,幾萬兩的大明寶鈔,那您發了,抓起來送官,領賞去吧。

整個明代,就沒超出一貫的寶鈔,那些拿大票子的,只可能存在於清中後期,絕不可能出現在明代。

朱允炆清楚貨幣的重要性,也清楚老朱紙幣政策的不合理性,現在還好,一貫貶值了三分之一到一半,若是再不整頓,一貫寶鈔的價值將會持續下跌,到時候,原本一貫錢等同一千文的,最後只能等同於一文錢,甚至是十分之一文!

“寶鈔問題暫且先放一放,想要改變這個問題,需要大量的資金作為支撐。現在你們的任務,便是去學習經商的學問,商人逐利,可不能草率行事。便以今日之事來論,店家已經給了你們二錢一罈,為何自己加至三錢?”

“你們知不知道,因為你們好面子,一萬罈酒,便需要多耗費一千兩銀子,那十萬壇,可是一萬兩銀子。而這些銀子,不僅有你們的份額,還有皇后的份額,你們財大氣粗,也不應該損傷皇后的利益吧。”

朱允炆看著朱植與朱耿,一臉的鬱悶。

朱植張了張嘴,不知道如何解釋,用胳膊碰了碰朱耿,朱耿苦著臉,說出了一句讓朱植跳腳的話:“那這一萬兩,我們兩個補上……”

朱植很想揍一頓朱耿,你丫的咋就不開竅,在商言商,哪裡有自己貼本的?

何況那是一萬兩啊!

親王年俸不過一萬石,按最高折算,也就是一萬兩,往低了折算,也才五六千兩,你一下子送出去那麼多,我一大家子喝西北風去?

朱允炆哈哈笑了起來,說道:“頭一批一萬罈便按三錢一罈算吧。但後續的,你們重新與商家重新商議,另外,告訴商家,酒罈會半數歸還,可以抵扣一部分錢,去議一個新的價格,然後簽訂契約,記住了,不可以勢欺人,以商之道,行商之舉。”

朱植與朱耿臉有些燒,出宮之後,還拿不準主意,這要去找商家再商議價格的話,豈不是丟死人了?

“啪!”

“你做什麼?”

“十五哥,我臉疼……”

朱耿欲哭無淚,經商不是個好差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