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宮廷,設有酒醋面局和御酒房。

酒醋面局掌管宮廷食用酒醋、糧醬、面豆等物,職掌內宮人食用酒;御酒房釀造的酒,專供皇上及其家人,以滋補養生酒為主,如竹葉青、五味湯、真珠紅、長春酒、滿殿香等。

朱允炆打算造酒精,可這東西不能用滋補養生酒來蒸餾吧,暴殄天物也得有個限度。對於酒醋面局的那點酒水,朱允炆實在是不忍心挪用,只好委託朱植、朱耿去宮外採購。

因為尚在休沐期,朱植與朱耿便直接到了後宮,拜見過太后,便轉入坤寧宮,向朱允炆彙報了秋露白酒水的事,拿了一小壇酒,請朱允炆品嚐。

朱允炆品了下,估摸著度數應該在二十五度上下。

秋露白已經接近白酒,當然,這裡的白,只是顏色接近透明,但尚有些泛黃,

古人往往並不是說喝酒,而是吃酒。

唐宋以前的酒,多為簡單的發酵酒,實則是酒釀,工藝不夠,度數不高,過濾不純,裡面還夾雜著不少酒槽。

而這些酒槽,是需要吃下去的……

故而,吃酒。

陸游的“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便是告訴客人,你別笑話我家的酒渾濁,但我家的菜豐收啊。

宋元時期的酒,也多為低度米酒。

元明時期,蒸餾燒酒逐漸發展起來,到了明代時期,燒酒已初具規模,酒的度數也有了一定提升,但在建文帝時期,燒酒的度數,還是相對偏低。

二十多度的酒,想要弄到七十度的酒精,還需要一番功夫。

朱允炆對於秋露白比較看重,既然外面可以供應,成本也不算高,還是可以接受的。

朱植見完成了任務,放鬆下來,稟告道:“皇上,還有一件事,不知當講不當講。”

朱允炆含笑道:“兩位王叔辛苦,有什麼事,儘管說便是。”

朱植拿出了兩貫寶鈔,又拿出了一兩碎銀,擺在一起,說道:“皇上,臣調查過,當下商戶,多是兩貫寶鈔兌一兩銀子,而一些商戶,一貫寶鈔,只能兌三百文錢。此事,不可不察啊。”

朱允炆低頭看著大明寶鈔,嘴角有些苦澀。

紙幣這東西,不是朱元璋的發明創造。

西漢曾發行過“白鹿皮幣”,可視為紙幣最早的嘗試。

唐代後期出現過具有匯票性質的“飛錢”。

當然,真正的紙幣產生於北宋,名為交子,交子後來改名錢引,南宋時又稱行在會子。

元朝中統元年發行中統元寶交鈔,朝廷收支與商貿交易,皆是以中統鈔為準,此時的錢鈔,“以銀為本”,是一類信用兌換券。

到後來,元朝開始實施純紙幣流通制度,禁止金銀銅錢流通,信用貨幣成為了不兌換紙幣。

從研究歷史貨幣的角度來看,元朝絕對是一個值得高度關注的朝代,也是世界最早完全使用紙幣的國家。

在《馬可波羅行紀》中記載:“大汗國中商人所至之處,用此紙幣以給費用,以購商物,以取其售物之價,竟與純金無別”,而這些,也在某種程度上,為西方資本主義市場發展提供了支援。

元朝的紙幣政策可以說是很成功的,但架不住朝廷貪婪,到了元末,朝廷見沒錢了,一拍大腿,沒錢就印嘛,還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