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策反,抓張玉、朱能(第2/2頁)
章節報錯
朱允炆任命鐵鉉為濟南都司,命長春侯耿炳文率五萬京營精銳前往河北之地,整訓真定、保定、河間三府之兵。
這些訊息朱棣是清楚的,而無論是真定、保定、河間這三座重鎮,還是水陸要衝濟南,都是自己南下的障礙。
更要命的是,朱允炆竟將濟南府設定為了北征後勤大營,要求將物資儲備,存放於濟南府,而這也就意味著,日後的北平府,將不會再存有大量的軍糧。
一旦自己起事,以北平府少量的糧食,根本不足以支撐大軍三個月的口糧。若是三個月內攻克不了濟南,那將面臨無糧可用的處境!
雖然鎮守濟南的是聲名不顯的鐵鉉,但在真定、保定、河間三地的耿炳文可不是簡單人物。
長春侯耿炳文,這位老將極為擅長防守。當年朱元璋與張士誠大戰的時候,耿炳文便坐鎮長興,堅守十年之久,硬是讓張士誠無可奈何,徒呼嗬嗬。
朱棣可沒有把握攻克耿炳文控制下的三府之地!
而最讓朱棣頭疼的,便是新軍之策,自己可以搞反宣傳,搞洗腦,可平安也可以搞宣傳啊,加上這個傢伙頭上還頂著代替“天子”巡視衛所的頭銜,沒人可以攔得住他進入三衛大營。
新軍之策如火如荼,朱棣卻如墜冰窟。
局勢一天天變化,軍心越發不穩,再這樣下去,不用等兩年,就是半年,軍心也散了。
“不好了,不好了!”
丘福慌慌張張喊道。
朱棣眉頭一皺,看著沒有規矩的丘福,冷眼喝道:“什麼事,大驚小怪!”
丘福臉色蒼白,手有些顫抖,對朱棣說道:“三衛中有五百餘人出營投了都司衙門,平安已將其編入北平衛,其中還有三個是百戶。”
“什麼?”
朱棣猛地站了起來,只感覺天旋地轉,眼前一黑,倒了下去。
“王爺,王爺!”
丘福高聲喊道。
燕王府一片大亂,大夫診斷之後,只說是急火攻心,憂慮過度引發的昏厥,只需靜養一段時日便可。
王妃徐儀華親自照料朱棣,見朱高熾、朱高煦、張玉、朱能等人在房間坐立不安,便讓眾人外面等待。
朱高煦在門口,面色冰寒,咬牙切齒,說道:“這些混蛋,素日裡對他們那麼好,竟然在這時候反了出去!不殺他們,不足以震軍心!”
朱高熾搖頭,駁斥道:“如何殺?他們現在不我們的人,而是平安的人!再說了,五百多人,你能殺的過來嗎?”
“再不殺人,三衛就全跑光了!”
朱高煦不甘心地喊道。
朱高熾也清楚這個問題,只是,殺人未必可以解決問題,反而會引發三衛恐慌,讓其加速倒向平安。
“金先生,當下之局,如何是好?”
朱高熾對金忠請教道。
金忠哀嘆一聲,有些苦澀地說道:“三衛軍心,恐怕難收。為今之計,應馬上封鎖三衛大營,過了新軍之策最後之期,事態便可好轉。”
“封鎖大營容易,只是若平安以天子令,強入三衛大營,如何是好?”
朱高熾皺眉。
金忠思索了下,緩緩說道:“那便當著平安的面,演訓新軍,不作休息,不給平安說話的機會。”
朱高熾看了一眼張玉與朱能,兩人連忙抱拳,匆匆離開燕王府。
北平,都司衙門。
倪瓊等五百餘人,納了投名狀,將張玉、朱能挑撥三衛敵對朝廷,預謀造反等事全部交代了出來。
平安、盛庸緊急召張昺前來,三人商議對策。
張昺沉吟許久,才說道:“此事關係重大,一旦處理不當,將會引發大戰。最好是送報京師,由皇上定奪。”
盛庸攤開山河輿圖,凝重地說道:“縱是八百里加急,訊息來回,也要十日了。而這十日之中,一旦我們走漏訊息,燕王必有所動作,到時候我們再想動手,恐怕就晚了。”
張昺有些猶豫,說道:“話雖是如此,但張玉、朱能畢竟是燕王手下最強悍的將領,軍中素有威望,一旦抓走兩人,如何保證事態不急轉直下?再者,如此大事,沒有皇上旨意,一旦出了差錯,怪罪下來,誰來承擔?誰能承擔?”
平安看著爭論不休的張昺與盛庸,敲了敲桌子,肅然說道:“抓張玉、朱能,一切責任我來承擔。為避免燕王三衛動亂,盛庸嚴控北平府,我親自去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