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2 生不逢時數戴梓(第1/4頁)
章節報錯
正月十六,年味還未散盡,徐光啟、畢懋康和鄒維鏈便聯袂來到皇宮之中,找泰昌商議科舉相關事宜來了。
以往的內閣首輔和禮部尚書是不會這麼勤快的。
因為會試要二月初九才開始,而且原來的考生都是自己想辦法趕到京城。
原來的大明朝廷可不管考生怎麼趕到京城,人家哪怕在趕考的路上走幾個月甚至半年也沒人去管。
這會兒就不一樣了,泰昌可是規定了必須派船去接考生,免得考生在趕考路上浪費太多的時間和精力。
所以,每到正月十六的時候內閣和禮部便要組織艦船去接考生了。
畢竟,距離最遠的幾個行省走水路都遠達七八千里,如果等年節過了,正月二十二甚或是二十三再派艦船去接恐怕就來不及了。
當然,那是在飛龍戰艦還沒有研製出來的情況下,用狼牙戰船、神盾艦乃至無畏艦去接。
這會兒有了飛龍戰艦又不一樣了。
泰昌是滿臉輕鬆的將三人帶到御書房中,又命人搬來了座椅,讓三人坐了下來,這才微笑著道:“今年不用這麼急,朕把五十艘飛龍戰艦都借給你們用,哪怕是再遠的地方,打個來回也不需要十天。”
好吧,飛龍戰艦的確快,接人是不用急了。
不過,三人來找泰昌也不是光為了這個。
鄒維鏈細細想了想,這才小心的問道:“皇上,海外各個行省的科舉我們是不是可以啟動了?”
這個問題泰昌倒是真沒想過。
因為歷屆科舉都是在大明本土,也就是原來的兩京十三省選拔人才,海外各個行省好像就連童子試和院試都還沒有呢。
他仔細琢磨了一陣,這才鄭重道:“東南承宣布政使司和南洋承宣布政使司可以建立科舉體系了,如果有人能透過院試和鄉試考取舉人功名,下一屆也可以把他們接過來參見鄉試。
因為東南營和南洋營已經透過莫臥兒之戰證明了他們的忠誠,忠於大明的,我們就給他們機會當官。
至於南方承宣布政使司和東洋承宣布政使司,我們得慎重。
因為南方承宣布政使司大多是俘虜的建奴和蒙元餘孽,如果讓這些人透過科舉進入官場,恐怕會有隱患。
東洋承宣布政使司我們就更要慎重了,倭寇比建奴和蒙元餘孽更需提防。”
呃,這個。
鄒維鏈又小心的解釋道:“皇上,微臣考慮的其實主要是屯衛軍戶,因為大明的屯衛軍戶大部分都調往海外了。
我們如果不在海外個行省舉行科舉,他們就沒有機會步入官途了。”
屯衛軍戶!
後世很多人都誤以為屯衛軍戶是不能參加科舉的。
其實不然。
孫傳庭就是屯衛軍戶出身,還有大明歷史上比較有名的內閣首輔李東陽和張居正也是屯衛軍戶出身。
屯衛軍戶和農戶、匠戶、商戶一樣都是可以參加科舉的。
而且,一般屯衛軍戶考取進士功名之後都會得到一定的照顧。
畢竟,他們為大明守土開疆,勞苦功高,當然要有一定的優待。
這個問題相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