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其實這個數量我控制得還算好,並不是閱讀時所不能承載的一個數量,我也沒有讓任何一個局面出現三方對峙的情況……

可是,這樣的“排場”應該出現在故事的後期呀……

寫著寫著我發現,大家想看的,其實還是肖恩、月光、伊文、奧莉薇,這“咱們幾個人”自己的故事,而不是在一個大陰謀裡疲於奔命,連插科打諢都沒有了空間……

人物和資訊量的膨脹,讓焦點轉移了,沒有對準“咱們幾人”小團隊做任務的感覺,而變成了一種戰爭場面……

這很熱鬧,但卻不一定真的很好看。

再說說反轉體驗同質化的問題。

我幾乎給每個人都安排了秘密身份,和適時的反轉,結果實際效果證明,過多的反轉與“精彩”是不成正比的,轉來轉去,揭曉每個人的“秘密身份”……到最後我都不好意思寫了(笑哭)……

反思“大洋城”篇的設計,我從一開始就“用力過猛”了。

我營造了一個人物繁多的舞臺,自己寫得也很累,但是實際效果卻不太理想。

另外,“點金石”和“軍火販”概念的引入,讓肖恩“戲劇化”地解決了三場Boss戰。

我想,這樣的體驗有一次就可以了,雖然我儘量淡化了後來的開掛,但現在看來,這樣的安排無論如何都有些重複了。

在寫作的過程中,我的直覺也已經察覺到,經常讓肖恩利用“外掛”,越級解決敵人——會有種審美疲勞的感覺。

總之,我想,以後的故事我不會這樣“用力過猛”地寫了。

控制好人物數量、控制好矛盾數量、將鏡頭精準對準主角團、減少想要堆砌體驗的衝動……總之,就是要“節制”。

我覺得,如果說這本書真的有精彩的地方的話,必然是屬於肖恩與月光在新約城中做任務的那幾段。

簡單、明瞭、有趣、慢慢提升、一點點揭開背後的故事……在那之後,在故事的後期才走入大舞臺(這個也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今後,我會努力迴歸那種寫法。

我發現我的寫作的過程,就是不斷髮現自己“寫錯”的過程。

不過,不去期望永不犯錯,因為那是不可能的;而是希望,今後即使犯錯,自己也能意識到。

今天有些別的事,只能一更了。另外,大洋城篇寫完之後會休息兩天,看看書,順便整理一下思路……

祝大家今天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