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你今天先跟高山哥學一學怎麼看窯吧,明天我和娘要跟高山哥去一趟鎮上,高山哥去賣炭,我和娘去買些家裡要用的東西。”

丁三鎖點點頭,“中,爹會好好學的。”說完又有點心虛地問高山,“不難學吧?把炭燒壞了可糟糕了。”

“哈哈,三叔,不難學,主要是掐好時辰就行,到了啥時辰就做啥事,只要這個別弄錯,炭就燒不壞。”

“有了這個窯啊,燒炭真是容易多了呢,感覺一個人能頂十個人用,燒出來的炭質量也特別好。”

對於丁小白能想出用窯燒炭的法子,高山還是相當佩服的,雖然小丫頭一直不肯說出這法子是怎麼來的。

他不知道的是,丁小白連爹孃也一樣瞞了,理由跟對他說的一樣,這是秘密,讓他們不要追問。

“二丫,既然好炭能賣出這麼高的價格,那咱們再多開一個窯唄,你爹我有的是力氣呢。”

有了賺錢的法子,丁三鎖自然想要多賺點,這也是人之常情,家裡實在是太窮了,丁小白卻搖了搖頭。

“爹,咱們出的炭只是往鎮上賣,鎮上才有幾家大戶,能用多少炭?這是趕上年節好,興發城出產的炭不多,咱們才揀了個便宜。”

“再說那些人家也不一定就買咱家的炭啊,或許有人已經早早在興發城裡買好了炭備下了,咱們燒多了炭賣不出去有啥用,不是白費了力氣?”

丁三鎖和自家媳婦兒一樣,是連槐樹鎮都沒去過的,他自然想不到木炭也可以賣到更遠的地方。

以前家裡也去過鎮上買東西或者賣東西,但這樣的好事兒哪能輪得上他,大哥和四弟都搶著去呢,多少能摳出幾個銅板喝點小酒。

所以丁三鎖覺得閨女說得很有道理,雖然多少有些遺憾,但他還是聽從了閨女的勸告,不再惦記著多開窯了。

餘下的時間,丁三鎖跟著高山學看窯,李小禾呆在這兒也沒事兒幹,就打算自已去開地了,多開出一分算一分唄。

丁小白就帶著弟妹去陪她,到了孃親開荒的地方,她才發現這裡離自已每天下山的路口不遠。

同樣在山腳下,從路口往右走出三、四十米就到了,幾乎是正對著自家的房後,離家裡也就是隔著幾十米距離。

“娘,怎麼把地開在這兒了,離咱家也太近了吧?”丁小白其實是想說,離老太婆的家也太近了些。

“就是想要近一點啊,這樣照顧起來也方便,中午也不用你大老遠的來送飯,我和你爹回家吃就行了。”

“再說你身子骨弱,也省得你大熱天的來回跑,萬一再中了暑,孃親還不得急死呀。”

丁小白心裡嘆息了一聲,爹孃的想法是好的,但跟老太婆的家離得這麼近,等到有了收成,那一家人肯定立馬眼紅。

那一家都是懶的,靠著爹孃這麼多年,哪還能種好地,肯定種得一塌糊塗,到時候少不了又是一番羅亂。

不過這話現在還真就沒法說,事情沒到眼前,就自家這對包子父母,肯定覺得自已想多了,親生爹孃不至於的……

轉過天,丁三鎖跟大女兒起早上了山,親眼見著出了一窯新炭,他真是又激動又興奮。

丁小白還特意檢查了一下炭窯,畢竟只是在土裡挖的,當時是凍土不會塌,可現在已經燒了兩天了,真怕加熱后土鬆了塌下來,那這一的窯可就瞎了。

好在她幾番敲敲打打,發現經過快速加熱,窯壁不但沒松,還像是燒出了一層硬殼,她的擔心才算是消了下去。

幾個人又重新裝好了一窯的木料,丁三鎖跟著高山學著架火,又聽他囑咐了一遍,就留下來看窯了。

丁小白和高山各自背了一個揹簍,高山的揹簍是滿的,丁小白的只有半簍不到,高山怕她背不動。

這一窯炭只損失了不到五分之一,手藝又長進了不少,看來從明天開始,就能滿窯都是成炭了。

回家叫上了孃親,又囑咐了弟妹關好院子插好門,無論誰來都不許開,正屋的人也不行。

上次就是丁大山聽到他倆說話聲音,領著丁大江跑過來叫門,兩個小的覺得堂哥來了不給開門不好,結果讓人欺負得那叫一個慘。

李小禾搶走了女兒背上裝炭的揹簍,還要高山給她勻一些,高山沒應,他是男人呢,雖然今年也才十三歲,個頭卻已經跟丁家三嬸一樣高了。

三個人也沒再耽誤,直接奔了槐樹鎮,丁小白以為槐樹鎮會離村子很遠呢,結果走了不到半個時辰就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