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遜在石亭之戰,斬殺萬人,並且透過這一戰直接將自己放在了江東乃至天下臣子榮譽的最頂峰。

也算是達到了自己作為一個文人,讀書人所有的夢想。

但是同樣也是這件事情,他帶領著江東之人徹底的完成了江東掌權派系的轉變。

從當年的淮泗將領掌兵,流亡士族為文變成了江東本土士族正式執掌江東文武的局面。

這是在政治上,孫權徹底的向江東士族妥協的後果。

當然,這個過程他採取的是溫水煮青蛙的方式。

用這種辦法雖然很慢,但是成功避免了淮泗將領與流亡士族的激烈反抗。

當然了,我們也要看看這些人之中都有誰啊。

先說淮泗將領,這基本上就是程普,黃蓋,陳武,蔣欽周泰這些人。

當然,這裡面我不知道要不要將韓當算進去,畢竟這傢伙是幽州人...

這群人的首領,其實是周瑜,不要懷疑就是周瑜。

畢竟你如果深究周瑜和孫策之間的過往,你就明白為什麼孫策和周瑜關係好了。

就孫策最慘的時候,自己親爹掛了,家將都沒了,家人被驅逐了,還有一群老爹留下來的仇人對他們虎視眈眈。

自家親戚也信不過,唯一一個能夠幫上忙的莽夫孫河還是他爹的乾兒子。

什麼三老將,什麼舊部,有個屁!

全都不在他身邊,最後帶著家人四處漂泊,還是家世地位十分高的周瑜在這個時候為他伸出了橄欖枝。

直接選擇了將他和他的家人安頓,將他的父親安葬,然後陪著他一同成長。

之後更是在孫策一無所有的時候,說服了自己的長輩,大力投資給啥都沒有,甚至連自立都算不上的孫策身上。

那個時候孫策身邊可以依靠的人真的不多。

一個孫河,一個呂岱,一個周瑜僅此而已。

其中周瑜,那可是妥妥的親朋友!好兄弟。

你們但凡有這麼一個人當朋友,睡著了都能笑醒!

除了淮泗將領之外,還有流亡士族,這些人就是因為中原戰亂從而逃難到了江東的那些人。

比如徐州大屠殺時期和家人失散並且逃到了江東的諸葛瑾,比如步騭,比如二張等等。

這些人呢,毫無疑問就是以二張為主的。

這也是為什麼孫策死之前沒有將自己的弟弟託付給三老將和那所謂的呂岱孫河,不是託付給了孫家和吳家。

反倒是給了周瑜和張昭。

因為只要他們兩個不亂來,當初的江東就不會真的出現大問題。

而這也是江東四大都督的變遷。

第一任江東大都督給了淮泗將領之首,孫策的鐵桿兄弟周瑜。

第二任大都督呢,給了一個和所有人都有點關係,並且關係不錯的魯肅。

被戲稱之為老好人的魯肅並不只是因為《三國演義》而已,因為這個傢伙的性格,他的確是老好人的性格。

無論是以周瑜為首的淮泗派系還是以二張為首的流浪士族,亦或者是江東本土士族來說。

魯肅和他們都有點關係,而且他們關係還不錯,他似乎水都沒有的罪過,似乎對誰都很好一樣。

所以第二任大都督在周瑜之後為了安撫局面,就給了魯肅。

但是等到魯肅結束之後,孫權的地位已經初步穩固了,加上江東局勢的變化,所以選擇了一個和第二任完全不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