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起碼前期的曹孟德,無可奈何。

曹孟德是一個成熟的人,他在真正走向天下的時候,已經不是那個二十多歲,滿心熱血要灑滿大漢的愣頭青了。

那時候他已經經歷了一次次的磨難徹底的走向了成熟。

他已經學會了和那些不屑一顧的諸侯爭奪天下,當然也就學會了和那些虛浮無恥計程車人去共商大事!

甚至等他有了大功,仍然要告訴天下人,這都是他麾下那些賢良才俊士大夫們的功勞,他不過就是貪天之功罷了。

可是在說完了這句話之後,他卻是直接表露出來了他的野心!

他要網羅天下才俊。

他要成就的乃是霸業,真正的霸業。

我們從《世說新語》之中便能夠看得到許多人的故事。

比如天縱奇才的楊修,比如書香傳家的孔融,他們當然是才思敏捷,文采斐然。

他們當然就是士族的代表。

他們做了什麼禍國殃民的事情麼,當然沒有。

無論是孔融在北海大搞教育,亦或者是他在朝中怒斥權臣,你都不能說他是一個不諳世事的世家子弟。

可你換一個角度再去看他們兩個人的故事。

他們當真為這個天下做了什麼嗎?

或許,同樣沒有。

他們就宛如是北宋時期的陸游和蘇軾,他們或許也曾經有那滿腔的熱血,但是他們的方式並不是這天下需要的方式。

換而言之,無數士族對曹孟德恨之入骨,可是在曹孟德這裡,卻彷彿從來未曾將他們放在自己的眼中一般。

任憑你在那裡口若懸河,我只不過是做自己該做的事情罷了。

我會誇耀你文采斐然,會說你才情驚人,會讓你找不到理由繼續辱罵,若是你想要來我這裡為我做事,我也會當做之前的事情都是一個夢,我會對你熱烈歡迎。

這是我對你們的忍讓?

當然不是

親,本章未完,還有下一頁哦^0^,這只不過我從來不睜眼看你們罷了。

我要的只是你們的才學和能力罷了。

所以無論是發生了什麼,他都不會將事情做絕。

那畢諶魏種反了,曹孟德雖然臉色無比難看,但卻並沒有在之後擒獲他們的時候,對他們橫加指責或者秋後算賬。

無論是畢諶的兒子畢軌,還是之後主持河北政務的魏種,都算是得到了一個善終的結果。

這是曹孟德的豪爽霸道,可在這豪爽霸道之外還有另外的一件事情。

那就是,你是我的麾下,我可以對你們好,但如果你真的成為了我的敵人,擋在了我前進的道路之上。

那麼作為霸主,我不會對你,以及你的家人有任何的手下留情。

曹孟德從一開始說的就是自己希望成為大漢徵西將軍,但是慢慢的卻變成了晉文公周文王,甚至還在慢慢的變化。

對於那些他壓根就看不起的人,在他的手中只有兩種結果。…

要麼為我所用,要麼為我所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