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什麼可以被說得呢?

盡力了,就是盡力了。

但是到了姜維這裡,他尷尬了。

“老師啊,我一沒本事做到你那個樣子讓奸佞無所遁形,讓人懷自厲。

我第二也做不到足兵足甲,調動大將都不夠啊。

第三我也做不到庫有存量,內政也不夠啊。

第四我就算是出兵我也做不到全身而退,我治軍也不如你啊。

德不高,文不喜,將不愛,民不尊。

我好想什麼知道當年師父你是咋就能夠做到呢!”

這一刻的姜維渾身上下都充滿著不甘心,所以在這種時候費禕死了,還是死在了刺殺之下,死在了那個叫做郭脩的傢伙手中。

所有人都不自覺的將自己的目光看向了姜維的方向。

哪怕是到了現在,費禕的死到底是怎麼回事,都沒有一個人能夠說清。

甚至就連史書上似乎也有各種各樣似是而非的推斷一般。

那麼費禕刺殺到底是不是姜維?

怎麼說呢,客觀來說看動機,結果了看看誰受利最大,那無疑是姜維。

當然也有人說是劉禪,這玩意咱就真不知道他是咋想的了。

這還不如第三種說法呢,曹魏謀算的事情罷了。

我感覺這都比第二種可能更加的靠譜。

而為什麼很多人都對於這件事情那麼在意,那就是姜維作為一個悲情英雄。

如果說費禕真的是他殺得,那麼他還是不是一個真正的英雄,難不成他也是一個偽君子不成?

其實,我們相比較於去討論姜維是不是刺殺了費禕,不如真的去考慮一下,就算是真的如此哪有能夠如何?

說出這句話的人,是不是真的瞭解姜維?

費禕很強,智謀很高,善於外交,善於治理內部,外抗強敵,內保安寧。

可以說他是一個很完美的人。

就連同他反對北伐都是理由十分的充分的。

如果樹姜維謀劃了他的死亡,那麼他當然做得不對,但我們沒必要非要糾結這個真相。

因為他是不是英雄這件事情上,沒必要讓他擺脫費禕被刺殺的嫌疑,他的評價已經很清楚了。

蜀中多英俊,無出姜維右!

他就是這麼一個執著乃至於執拗的英雄,無需他人證明。

擊殺費禕的乃是郭脩,當然還有人說叫做郭循,不過這不重要了。

他是西平郡的名人,在很多史書之中都有記載,而他做了唯一一件出名的事情,也就是刺殺費禕這件事情了。

246年大師兄蔣琬去世,劉禪正式開始親政,費禕開始正式接班。

一年之後的247年,大將軍費禕和衛將軍姜維兩個人共同錄尚書事。之後249年姜維便出兵西平,有些許收穫,其中就有這個當地的名士,郭脩了。

然後,,,姜維將自己的戰利品送給了費禕。

對,這件事情聽上去似乎很合理,似乎很不合理,總感覺哪裡怪怪的,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都說費禕的死和姜維脫不開關係。

畢竟....你閒的沒事給人家舉薦什麼人才,還是個降將,還給刺殺了個球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