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權利卻又不方便要怎麼辦?

想要軍權卻又不方便說怎麼辦?

害怕君主對自己疑心導致情況崩塌怎麼辦?

擔心下面的將軍不聽話,無法完成目標怎麼辦?

蔣琬用自己的仕途告訴你,什麼才是正確答案。

他用自己的德行去感化自己的同袍,用自己的度量去容納這個越發混亂的朝局。

然後用兩次玩笑一樣的出兵做出試探,並且為自己所要權利而做準備。

作為零陵郡湘鄉縣人,不管是根據出身,還是根據他跟隨劉備的時間來說,他都是一個妥妥的荊州派之人。

可荊州派在關雲長大意失荊州之後,卻是已經走入了絕境之中。

拿不回荊州,荊州一脈註定得不到補充,那麼就陷入了和東州乃至原從人馬一樣的境地,死一個少一個,註定會成為虛妄。

當所有人都以為蔣琬是為了給益州人示好讓步的時候,變化就這麼出現了。

在242年的時候,正在漢中帶兵的蔣琬直接給成都上了一封奏書過去,裡面的意思很明白同樣也非常的驚人。

他改變了打法,他請求東征而非北伐!

至於理由那更是讓所有人都瞠目結舌!

“你們所有人都說我不如諸葛丞相,我自己也承認了!

所以諸葛丞相都沒有北伐成功過,我這個不如他的自然也是成功不了了!”

恩,理由很好很強大!

讓人沒有辦法反駁,尤其是之前因為這句話笑話過蔣琬的人,如今更是彷彿吃了狗屎一樣噁心!

當然這不過就是一個佐證,真正的理由是因為他提出來了一個事實。

之前北伐雖然總是和東吳這邊聯合出兵,但是雙方距離太遠了不說,還經常打不到一起去。

曹魏的兵馬非常多,這種分兵對於他們來說沒有太大的影響!

所以不如干脆一點咱們就不去北伐了,直接東征!

路線也很簡單,營造大船直接順著漢江東去打上庸吧!

這樣就直接避免了之前的那些問題,不是僅僅從時間上和對方呼應了。

這樣做就直接可以和荊州的東吳兵馬碰上了,這樣雙方合力先幫著東吳開啟局面吧。

都到這個份兒上了,好歹你也得先破局再說嘛!

這件事兒上表到了劉禪那裡自然是換來了一系列的探討。

而這一刻其實蔣琬的計劃已經成功了一半了!

這件事情名義上是從北伐改為了東征,可實際卻不是那麼簡單的一件事情了。

他其實想要的是看看自己這個大將軍錄尚書事到底在軍事上有多大的能力!

最起碼,他要知道自己到底能不能說了算!

而討論的結果我實在是非常的噁心,充分證明了為啥很多人都不想用益州一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