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諸葛北伐——門徒(三)(第1/4頁)
章節報錯
在馬謖之後,如果還要說諸葛門徒的話,那就是蔣琬費禕姜維了。
可嚴格來說,他們一個都不稱職。
因為諸葛亮這一生最大的願望就是北伐,他做的最多的事情也是北伐。
可這三個人呢?
一個是消極北伐,一個不但消極北伐,還總是說就不該北伐,最後一個壓根就沒能做到軍政合一就非要硬北伐。
可換句話來說,難不成這三個人都沒有本事?
這蜀漢當真是後繼無人,諸葛亮死後就靠劉禪一個人硬撐著,撐了足足四十年?
這當然不可能,這話你告訴劉禪,他劉禪恐怕都不敢接下來。
因為我們可以說,這三個人乃是蜀中甚至天下的佼佼者,在那個時代甚至是整個三國時代都算得上是第一線的存在了。
先說他們有沒有繼承諸葛亮的遺志吧。
有人說蔣琬費禕的消極北伐是因為他們的能力不行,也有人說他們的積極北伐是因為他們從心裡就不認可諸葛亮當年的頻繁北伐之國策。
但這都是門外漢才會說的話。
還是那句話,物是人非事事休,雖然他們還是他們,但是時局已經大不相同了。
我們不能單純的去責怪他們沒有繼承諸葛亮的遺志而忽略了他們所面對的局面。
首先我們要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他們為什麼會被稱之為諸葛門徒,不會去違背諸葛亮。
不是因為諸葛亮的才華多麼高,讓他們心悅誠服,也不是因為諸葛亮乃是蜀漢乃至整個三國甚至是整個歷史的偶像。
而是因為諸葛亮對他們有再造之恩,對他們的恩情可謂是無以復加。
在那個時代,這種恩情是需要用命去報答的。
先說諸葛亮和蔣琬的關係,他們並不僅僅是單純的同袍,也不是單純的荊州老鄉或者是上下級那麼簡單。
諸葛亮對蔣琬來說,那是救命的恩情。
當年劉備問鼎益州之後,便有人舉薦了蔣琬這個早就投奔他的荊州之人,而劉備對於他的任命則是簡單的廣都縣縣長。
作為自認為是荊州大才的蔣琬來說,這已經不是簡單的低估了,這是讓他備受打擊的一件事情。
畢竟自己可不是投降啊,自己是跟著劉備打天下的。
之前在荊州的時候,地方小能人多,他沒啥任命也就罷了。
打仗的時候大家都很忙,沒啥任命也就罷了。
如今益州拿下來了,他竟然還是這麼一個結果,他受不了了。
所以感覺到了懷才不遇的蔣琬便開始了他的摸魚生涯,在廣都縣縣長的位置上,成天不理政事不說,還把自己喝得酩酊大醉。
這些事情自然而然的傳到了劉備的耳朵裡面,所以在出巡的時候也就順帶去抽查了一番。
結果在出巡至廣都縣時正好抓了蔣琬一個正著。
那個時候的蔣琬不但是政務不理,而且沉醉不醒,而他有沒有龐統的那幾分本事,所以在這種時候劉備自然是想要拿他下刀子了。
所以,下令砍了他。
這個時候是諸葛亮跑出來將這事兒攔了下來,同時給了蔣琬一句評價,國之重器。
然後又將當年魯肅說龐統的那一套拿了出來喚醒了劉備的回憶。
聽到了諸葛亮評價蔣琬非百里之才的時候,不知道劉備有沒有那麼一刻想到了自家的龐軍師。
鑑於諸葛亮的能力以及自己對他的敬重,這件事情也就過去了,劉備給了諸葛亮面子,沒有把蔣琬直接砍了,只是將他罷免了而已。
從這之後蔣琬便悄無聲息了,似乎就此人間蒸發了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