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或者說,劉備是不是在得到了隆中對之後,就按照隆中對的計策,調整好了自己的戰略,從而將兩者的路線,合二為一?

如果我說,劉備走的路,和諸葛亮提出來的隆中對所要走的路,是並不一樣的兩條路。

你們會不會感覺很是驚訝?

當然會很驚訝吧,因為在最開始的時候,恐怕所有人都覺得,隆中對改變了劉備,所以劉備之後的道路和諸葛亮的隆中對是一條路。

最後出現了這麼大的紕漏,那麼自然而然的就是他諸葛孔明的隆中對出現了問題。

沒有將自己的敵人算計清楚,沒有能夠做到算無遺策,後面有不知道變通,所以才造就了蜀漢集團的重大悲劇。

這麼說,是不是感覺沒問題?

你看,劉玄德三顧茅廬,諸葛孔明出言隆中對,曹孟德南下入荊州,劉玄德攜民要渡江,趙子龍護住小阿斗,然後.....

大家想到的是不是這個順序?

為什麼會有這種想法呢?

因為最近這些年啊,的確是有很多的營銷號在翻案,其中比較出名的就是三國演義之中,諸葛孔明的那些計謀和算計,還有他的戰績。

其實都是劉備的。

比如那火燒博望坡....

當然,我並不是要說火燒博望坡這件事情是諸葛亮的功勞啊,而是要說的是,這件事情我們有兩個最大的錯覺!

第一,受到三國演義的影響,在我們的認知裡面,火燒博望坡是夏侯惇主動進攻的。

或者說是,曹孟德準備進攻荊州,讓夏侯惇打得一個前站,而後面就是緊跟著火燒樊城以及攜民渡江了。

第二,營銷號也不知道是為了證明諸葛亮沒有帶兵能力,亦或者是為了證明劉備其實很能打。

所以他直接將火燒博望坡這一次大戰扔到了劉備身上,甚至可以說,那個時候諸葛孔明壓根就還沒有出山。

這裡面當然是沒有了,而且對於火燒博望坡這件事情,他是絲毫不說前因後果,也不說火燒博望坡是怎麼出現的。

當這兩種思維碰撞在了一起之後,這件事情的先後順序就好像成為了,曹孟德要拿下荊州,夏侯惇成為先鋒,劉備火燒博望坡,諸葛孔明豪放隆中對,然後大軍一到,逃跑啦!

但實際情況呢?

裡面有一個很小的錯漏,那就是火燒博望和曹孟德進攻中間差著很大的時間。

這也是隆中對,我們最容易忽略的一個地方,時間!首先我們要知道的一點是,火燒博望坡的時候,諸葛孔明雖然出名了,但的確是沒出山,當然這件事情仍然和諸葛孔明似乎沒啥關係。

可不代表這件事情和隆中對就沒有關係。

其次,火燒博望坡的時候,曹孟德別說圖謀荊州了,他連冀州還沒弄明白呢。

這壓根就不是作為圖謀荊州的前沿陣地,更不是曹軍吞荊州之戰。

正常的順序是,建安六年劉備為曹操所敗,投奔荊州劉表,屯兵於新野並且想要結交荊州的豪傑名士。

但是吧,劉備在荊州吃不開啊,所以萬般無奈之下,他得到了司馬徽的指點。

並因此而知道了臥龍鳳雛的名字,順帶還得到了徐庶的效忠。

淡然也在後面出現了三顧茅廬這件事情,隆中對自然也就應運而生。

而在這個這個時間點,是在建安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