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大漢的官制(三)(第2/4頁)
章節報錯
是不是還延續著東漢,或者說是恢復了西漢的制度?
是,其實也不是。
首先我們要知道,因為三家的情況十分的特殊,所以在三家的官職制度上,我們是需要將他們分開說的。
首先是魏國和吳國其實基本上是一個樣的,區別並不大。
丞相這個職位呢,他們當然不是沒有,但是基本上的確是不設的,就算是因為某個人或者某些特殊情況設立了。
他們也不過就是虛職罷了。
說白了就是個高薪養老部門,每天正常上朝晃一晃,然後有事兒了頂一頂罷了。
比如江東的孫某人....
他這個丞相當得,我都替他覺得憋屈。
同樣和丞相一樣,他們兩家的三公都直接給掛出去了。
如果說東西兩漢時期的三公雖然有點虛,但好歹還是能夠管一管九卿,甚至還是有那麼些許權力在身上的。
但是到了三國時期,那就完全不同了。
純粹就是個虛職了。
他們比丞相好的地方就是,他們在遇到事兒的時候,還能在會議上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但也就是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了,至於更多的。
你那是想都別想了。
三公都給虛了,那麼在你看來,這九卿就一定是實權了?
但這也並不算是完全正確。
首先就是,九卿畢竟是需要管理很多事情的,所以他們還是有一定的權利的,也能夠做不少的事情。
這一點是肯定的。
但是在真正的實權上面...
哈...在尚書檯面前,他們都是弟弟。
當然了,既然有了尚書檯,那麼自然也會有御史中丞帶領的御史臺,還有司隸校尉這京師三獨坐之中的另外兩個也是不會缺的。
只不過這裡面,人家曹魏這邊的京師都城是洛陽,司隸校尉自然還是司隸校尉。
但是這江東嘛....算了,我們反正也有這個官職,就和丞相一樣....
東吳和曹魏這兩邊都是按照東漢末乃至諸侯混戰時期的順序走下來的,曹孟德時代是他自己完成的從三公九卿制度到尚書檯制度的改變。
而東吳當年畢竟還有一個稱呼,大魏吳王。
其實他的制度很大程度上就是照著老曹家抄的。
所以說,他們兩家的權利機構中樞都是尚書檯。
同樣尚書檯制度我們也就能夠看出來皇帝和尚書檯的地位了。
如果皇帝任命的那個尚書令是自己的親信,同樣也沒有給自己找一個錄尚書事的祖宗供著。
那麼毫無疑問,皇帝就是大權在握。
但如果說皇帝認命了尚書令的同時,還給自己找了一個祖宗錄尚書事,很明顯這就是個傀儡了。
如果說曹魏走的是曹操流傳下來的東漢末制度,東吳走得是曹魏的制度,那麼蜀漢和他們兩個就是完全不同的。他們並不是嘴上說說我們要光復大漢,他們是真幹啊。
連同他們的官員制度也是直接跨過去東漢,奔著西漢就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