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越是混亂的時代,開府和尚書檯制度越是重要。

一個將軍厲不厲害,並不是看他是重要將軍還是雜號將軍,更加重要的一點是他的權利,或者說特權有沒有。

比如劉備當年就是重號將軍,大漢左將軍,皇叔劉玄德。

這名字聽著是不是特別唬人?

但是這倆玩意既沒有俸祿也沒有實際權力,甚至最窮的時候連個立足之地都沒有。

這個時候這倆位置還有個什麼用?

但劉備在這個時候仍然被稱之為一方諸侯,是公認的諸侯。

為什麼?

因為他開府了,他的官職是大漢左將軍,開府!

開府就是可以設定自己的官吏將校,那是獨屬於自己,甚至可以說不屬於朝廷的部曲和勢力。

所以這才是一個勢力形成的前提。

如果說劉備的左將軍開府還不夠明顯,那麼另一個人的開府就很明顯了。

孫伯符死去之後,孫權成功的繼承了他的權利和位置。

這其中就有一個大漢的官職。

大漢討虜將軍。

就聽聽這個名字,先不說討虜將軍到底是幹嘛的,就這個名字你也知道他和重號將軍一丁點關係都沒有。

但他既然接替了孫伯符,成為了新的江東之主,那麼他也是一方諸侯,自然也有一方諸侯該有的特權。

那就是開府之權。

所以當時孫權的職位是,討虜將軍,開府!

也可以設定屬於自己的官署,有專門給自己處理地方政務,各類事情的衙門和官吏。

而開府的第二個特性就是。

在某一個地方範圍之內,如果出現了問題,那麼大家要尋找的並不是大漢的朝廷,而是對應的開府之人。

也就是說,江東出現了任何問題,孫權不需要朝廷,自己去用任何辦法解決掉它,那都是合情合理合規的。

這就是所謂的,師出有名。

當然,對應這些將軍諸侯開府之權的,那就是在尚書檯制度下的尚書令和錄尚書事了。

這樣一對比,是不是就很清晰了。

而錄尚書的都有什麼人?

首先開始的自然是霍光了,後面陸陸續續也有很多臣子都佔據了這個位置,在漢末三國時期。

曹孟德,諸葛孔明,司馬昭這些人都直接將錄尚書事放到了自己的身上。

而這三個人....不得不說,丞相千古!

畢竟在這些人裡面,諸葛孔明應該是唯一一個皇帝主動給他將這個位置掛身上的。

同時也是唯一一個,雖然握著這個權利,但是完全不用這個權利幹任何不合適的事情的人。

丞相實權制,三公九卿制,尚書檯制。

這是東西兩漢時期的主要官職系統流轉了。

那麼等到了東漢末年分三國的時候,三個國家的官職是一個什麼樣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