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明:明朝的特色——八股文(上)(第1/4頁)
章節報錯
在漫長的封建史書之中,這舉薦制度一直是所有王朝必不可少的一項重要舉措。
而舉薦制度的好壞甚至可以直接影響到了國運上面。
比如我們楊廣吹之中,對他最大的誤解就是他對科舉的貢獻。
而對於宋朝的詬病也絕對免不了恩蔭制度下的冗官之策。
所以在這種局面之下,科舉和八股文就成為了必不可少的那些需要談論的話題了。
首先我們要知道的是,八股文已經被痛罵了許多許多年了。
當年明末清初的顧炎武先生就直接開口,八股之害等於焚書!
對於這句話想來我們也是很認可的。
可如果這個樣子一弄,那麼問題就真的出現了。
我們一邊對隋唐時期開始出現的科舉制度讚揚不斷,歌功頌德,另一邊對於八股文,尤其是明清時期的八股取士口誅筆伐。
恨不得讓他們從來未曾出現過一樣,這麼做是因為八股文模式就真的是科舉的倒車?
那既然如此,他是怎麼出現的?
那可是一個關乎國運的舉薦制度,說句不好聽的,這個東西和任何的利益掛不上直接的關係的。
就算不說隋唐科舉和八股取士都是雞生蛋,蛋生雞的關係,這倆也是分不開的。
難不成當年隋唐時期的科舉制度比明清時期的更加的先進了?
就算不說隋朝那扯犢子一樣的科舉制度,唐朝的科舉制度比明清更加的先進?
不至於啊,畢竟論思想大爆發那也是明末,而不是唐末啊。
這沒有理由說,越往後這越退步了。
但如果今天我們把科舉的程式挖一挖的話,你就會明白,這玩意,說白了並不是更加的退步了。
反倒是符合潮流的,只不過中途走得不是那麼個地兒了。
首先我們要說隋唐之間的科舉,先說隋朝,不管是隋文帝還是隋煬帝。
他們時期的科舉那就和舉薦差距制度每個屁的區別,說句不好聽的,可能還不如九品中正制呢。
最起碼九品中正制還給小世家們來點活路呢,隋朝的科舉必須由正五品及以上的官員舉薦。
你但凡勢力小點你都沒這個關係,那是真不給下面人活路了。
也不怪眾多世家都看不上他,吃相太難看了。
而到了唐朝之後,這件事情有所改觀了沒有?
有,但著實是改變的不大,因為整體來說隋唐科舉也是毫無章法,流程不是一般的混亂。
無論是考試方式還是錄取方式,那說白了還是用得曾經的那一套。
這句話不僅僅說的隋,連唐也一塊帶進去了。
從唐初到唐末,他們的確是在改變,但是所做出來的改變並沒有想象之中的那麼大,甚至可以說遠遠不是我們想象之中的那個樣子。
整個過程你都能夠看得出來四個大字:
漏洞百出!
反倒是你去看八股文的萌芽就能夠看得出來,他出現的原因就很簡單,修整科舉的混亂。
可以說它是一個對於科舉制度的重要補丁!
另外必須要說的,“八股文是明朝的原罪”這句話那簡直就是胡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