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明:明朝的特色——內閣篇(二)(第1/4頁)
章節報錯
李賢對於內閣的建立可以說是功勞不再三楊之下。
但無論三楊還是李賢,他們並不是說處心積慮就要從皇權手中奪走天下,或者說非要從皇帝手中奪取權利。
他們的確是有著各自的心情和目的,但誰也預測不到幾十上百年之後的事情,這種事情不要去擅自聯想,畢竟他們但凡有這種能耐。
也沒有明朝後面那個朝代了。
就比如三楊將票擬和閣員舉薦制兩個東西弄出來之後,也沒想過會出現李賢這麼一個不聽話的。
自從大明首輔這個職位出現之後,內閣才正式開始朝著龐然大物這個狀態跑了過去。
畢竟在此之前內閣已經有了票擬等權利,但至於這個東西怎麼寫,這個事情怎麼辦,他最終還是要看大家商量著來的。
同時也是要看大家怎麼弄才是!
這裡面因為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他們的建議權還僅僅是一個建議,這也是為啥于謙能夠不是內閣成員,還把內閣當孫子用的原因。
但有了首輔,那麼就成為了,這最後的票擬怎麼寫,直接成為了首輔的權利。
加上他直接在於謙和景泰帝當政的時期直接弄到了大量的學霸級別的進士,這就讓他們的權利更加的大了起來。
加上完整的晉升渠道更是直接直接將內閣變成了所有讀書人夢寐以求的地方。
再之後經歷了成化和弘治兩個階段,雖然我們要說出現了那汪直汪廠督的存在,還有成化皇帝后期的各種作孽。
但你們仍然不能反對,這兩朝對於文臣方面那的確是十分的寬鬆仁厚。
加上為了給自家的前輩擦屁股,這也是沒辦法的辦法了。
在他們互相依賴的這麼一個過程之中,內閣那本就已經有些高大的地位,自然而然的也就再次高漲了起來。
這時候我們就又要說另一個問題了。
你看,他們依賴重用文臣,最後導致了那所謂的“文臣集團”尾大不掉,可以說毀掉了這個大明王朝了。
所以他們不是聖主明君,他們就是千古罪人。
我想很多人都聽到過這種說法,甚至於還可能會產生贊同感。
這是一個什麼情況呢,這就和覺得楊廣是千古名君是一個道理。
為什麼這麼說?
除去那些所謂的不明真相人云亦云之外,還有一個最大的問題,那就是我們站在歷史的制高點上去看待某些事情。
打個比方,在我們大夏王朝走向世界的最初期,那個時候為了出口貨物,開啟市場,我們很委屈啊。
委屈到什麼地步?
我們的貨物走向外面,那必須是一丁點毛病都沒有,但凡是有一丁點的問題,這就是天大的問題了。
打個比方,如果一件出口國外的衣服裡面不小心落下了一根針,那麼這一批貨物不管多少都會全部退回去,甚至打斷了他們之後的所有交易。
這樣一來,這個工廠基本上就算是一年甚是好幾年白乾了,因此而造成倒閉那更是數之不盡。
所以在那個時候,工廠裡面加班加點,日日夜夜沒完沒了的幹活,有一丁點疏漏這個月的工資你是絕對別想拿到了。
可就算是如此,那些工人還是經常會面臨各種問題。
如果我們以現在的目光看待那個時候的事情,這是什麼?
這是壓迫,這是血汗工廠,這是要反抗的,要讓我們幹,我們特麼的不幹!
對,你無論用什麼理由都取代不了那個時候的嚴苛,可就是因為如此,這些市場才會被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