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變法,這裡面其實先不說過程,單單說結論就有很多讓人感覺到很糾結的事情。

其一,作為接替當年慶曆新政的王安石變法,但是卻被當年范仲淹的各種同僚朋友那叫一個阻攔。

可以說恨不得將王安石變法給徹底的摁在地上摩擦。

其二,王安石的變法是有基礎的,當年在地方上的時候,他執掌地方可以說是做得十分不錯。

所以神宗才會對他這麼的憧憬,覺得王安石絕對是一個惡意幫助自己成為千古明君的臂助。

但最後的事實卻是,並不恰如人意。

其三,王安石的變法延續了很久,但是北宋末到南宋初,無數人都在拼命的上奏,希望朝廷叫停王安石的變法,說這是禍國殃民之道。

這裡面甚至包括了岳飛的後盾之一,南宋四大名相之一的趙鼎。

甚至在諸多名臣的點評上,王安石變法都是貶大於褒。

這到底是古人都是沒良心的大傻子,還是說現代人都是目光睿智的大聰明?

崖山海戰的氣節,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品格,難不成都是愚蠢?

在還有足夠氣節的宋,這件事情並不是那麼簡單。

要是想要理解王安石變法,我們需要先理解兩件事情。

其一,孔仲尼的治理之能如何?

畢竟在禮記之中,孔子提出來的夜不閉戶這個概念,加上他在一切記載之中也有過治理一地的經驗並且相當的不錯。

那麼是不是就可以說,孔仲尼是一個治國之才?

很明顯不是!

孔仲尼帶著自己的那些弟子,這些人有的做到了國相,有的做到了將軍,最起碼也都是識字明白道理的人。

一百多人治理一個城池,還是一個春秋時期的城池。

說句不要臉點的話,這叫殺雞用牛刀。

如果就這還不能治理好,孔仲尼他廢了。

那麼將這些人再次放到了一個朝堂上面,去治理一個國家呢?

甚至讓他身邊的那些人減少一些,再去治理國家,這會換來什麼結果?

很明顯,他做不到。

為什麼?

難不成是孔仲尼他之前是欺世盜名,治理地方的有問題,是儒家的人在瞎編?

他要是有這個能耐,他把後面也編一編唄,何苦留這個一個玩意讓人罵?

這就是引申出來了第二個問題。

你在公司裡作為一個領導,尤其是高層領導,你成天去基層去和一群工人在一起,這是不是一件合情合理的事情。

古人曾言,上下尊卑有別,這句話最開始的意思咱們先放在一邊。

其實說到底就是上位者和下位者的不互通,他們沒辦法去坐在一起。

為什麼這麼說?

比如你是一個挺大的公司的董事長,你如果想要去了解一個公司,你想要真的去了解公司的聲音該怎麼辦?

對,去傾聽,請聽下面人的聲音。

可,這個下面人是誰?

底層員工!

說出這句話來的要麼就是都市看多了,要麼就是還沒畢業的學生。

因為底層員工不是一個人。

你有太多太多的底層員工,而且魚龍混雜,各式各樣什麼樣的人都有。

你去傾聽哪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