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北宋的將與相——王安石與司馬光(第2/5頁)
章節報錯
我們總說王安石與司馬光一個代表著改革派,一個代表著保守派,那麼作為保守派的司馬光自然而然就是一個天大的惡人了。
而壯志難酬的王安石自然也就是一個正面人物了。
但事實似乎不是這個樣子的。
看待他們的變法,除了要看王安石和司馬光之外,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北宋中期面臨著什麼。
他們有什麼問題?
很簡單,窮啊!
趙大趙二這哥倆給定下的規矩太扯淡了,在上百年的時間流逝之下,已經出現了很大的問題了。
三冗問題已經算是徹底壓垮了大宋。
冗官,冗軍,冗費,這都不陌生的。
還有每年給遼國和西夏的歲幣,也就是大宋當初把福建弄起來了,外加還有點亮了海貿的技能點這些。
否則他們早就垮臺了。
中期的老趙家,說實話是真的沒轍了。
面對這種局面王安石和司馬光並不是一個想要改變,一個不想要改變,也不是所謂的改革進取和保守這麼簡單。
他們兩個各自有各自的改革方案,可以說其實這是兩個改革派在鬥爭的問題。
而在如何解決窮這個問題上,其實老祖宗很快就給了一個很合理的方案,開源節流!
王安石與司馬光兩個人的改革辦法,說到底也不過就是這個詞語罷了。
開源節流。
但是,他們的區別是,王安石要的是開源,而司馬光要的是節流!
他們把這個詞語給拆開了。
你如果仔細的去看王安石變法,他的青苗法也好,他的其他諸多舉措也好,其實說白了就是要不斷的開源,給大宋增加財源。
你看,我只要掙得多了,那麼咱們是不是就沒問題了?
這就是前幾年很多人說過的那句話,這錢啊不是省出來的,是掙出來的。
而為什麼司馬光會被人們稱之為守舊派?
那就是因為他的辦法的確是要保守太多太多了。
司馬光的辦法就是很多老人們說的,你看錢得省著點花啊,你得省錢啊,一個月你存一點,長年累月的堅持下去。這不就有錢了麼?
在這個方面,你非要討論這個問題誰對誰錯了,說實話你這個思想啊,也就是十二歲以內,在大一點也不至於在這裡非要較真兒。
哪裡有什麼對錯好壞,因為哪怕他們兩個人人腦子鬥出來了狗腦子,到最後他們也很在乎對方。
甚至可以說他們掙得並不是對錯,而是誰的理念和辦法更加的適合這個王朝而已。
至於王安石的激進還是司馬光的保守,說到底其實沒有關係,因為這些年靠著嘴皮子在股市不斷割韭菜的人你不能說他不成功。
同樣當年巴菲特提出來的放長線釣大魚你也不能說它就是錯的。
這本就不是一個誰對誰錯的問題。
他們的目的是一樣的。
都是為了掙錢罷了,而且他們後期都到了那個地步了,他們都非常的尊重自己的這個對手,也非常的認可對方的品格。
這一點,也無需去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