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北宋的將與相——范仲淹之慶曆新政(第2/5頁)
章節報錯
在慶曆興學這件事情上,他大刀闊斧,所有人都以為他要在士林之中繼續刷名望,繼續做一個青史留名的聖人。
誰也沒有想到,他的目的只是為了開啟自己心中的那個死局。
慶曆新政!
范仲淹聯合了那個在邊境共事多年的至交好友韓琦,以及他的第一個小迷弟富弼兩個人,組成了慶曆新政鐵三角。
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慶曆新政。
《答手詔陳條十事》就是他提出來的自己的主張。
明黜陟、抑僥倖、精貢舉、擇官長、均公田、厚農桑、修武備、推恩信、重命令、減徭役。
這十條說下來其實也很簡單,就是改革當初的諸多問題。
仁宗時,官員升遷採用“磨勘”制度,就是之前說的沒有制度,啥都不用幹,你混幾年不出問題那就是有功勞。
然後大家就可以和平升遷了。
范仲淹對此是最看不上的,所以他要恢復考核制度,破格提拔政績卓著的官員,撤換有罪和不稱職的官員;
甚至還規定了京朝官及郡縣官吏,有人保舉在三年任期屆滿即與磨勘升遷,否則便要等到滿五年之後,方行磨勘。
這....挺好的。
第二點就更加簡單了,遏制恩蔭制度,限制中、上級官員的任子特權,防止權貴子弟親屬壟斷官位。
第三點是為了科舉。
在此之前因為儒道崩殂,而道家佛家和玄家又不太適合用來科舉。
所以科舉考試的範圍很神奇。
范仲淹把原來進士科只注重詩賦改為重策論,把明經科只要求死背儒家經書的詞句改為要求闡述經書的意義和道理。
同時還加了一條特殊的規矩。
令州縣立學,士子必須在學校學習一定時間,方許應舉。
雖然這個規矩有點不太適合天才和家學淵源者,但這也是一種歷練。
第四點則是針對的地方官吏。加強對官吏的考察,獎勵能員,罷免不才,並主張由各級長官保薦下屬。
第五點是為廉政打基礎,范仲淹建議朝廷均衡一下他們的職田收入。
然後再有人說自己過不下去了才貪汙,弄他,往死里弄他!
以上五點都是針對於官場仕途之中。
而且這麼一看,你們會發現,這些東西還是蠻不錯的,最起碼以我們的眼光看上去,這是不是有一種很正確的感覺。
在天下當官,就應該讓范仲淹這麼改革啊。
但我們還換一個角度去看。
現在正在受苦受難收到壓迫的社畜們,來,我們用你們的角度來看待這件事情哈。
曾經的我們,每天朝九晚五,也沒有什麼績效考核,每天端著茶水看著報紙,一天一天的將日子渡過去。
然後時間差不多了,我們的屁股就往前挪一挪。
在公司裡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每天過得都很興奮。
給工資有獎金,結婚生子還有各種福利。
等你活到了五六十歲的時候,你的孩子也長大成人了,你還能把你的孩子也安排到這個公司裡面去上班。
如果你的位置足夠高,那麼你還能夠把你的親戚朋友都弄到這裡面去。
想要進這種公司容易麼?
容易啊!
你可以有天賦,能出口成章,會詩詞歌賦。
如果沒有天賦就不行了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