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性格就是那種,剛正不阿,但是卻又寬厚有容。

單說他的內政能力這是毋庸置疑的,他為成化和弘治兩朝的中興絕對是出了大力的,甚至得到了一個傲人的評價。

我朝賢佐,商公第一。

甚至單論能力來說,哪怕是放在了整個大明王朝兩百多年,他都算得上是最頂尖的那批人了。

可就是這麼一個人,你就能夠發現,他和汪直,甚至在王越這裡,他的形象都不是那麼的光輝偉岸,甚至有點扯後腿的意思。

其實在王越對他的評價裡有這麼一句很有意思的話。

王越在朝廷上遇到反對汪直的大學士劉吉、劉珝,稱:

“汪直行事也頗為公正,像司禮監太監黃賜專權受賄,不是汪直不能將他除去的,商,萬居官已久,對事理對錯多有忌憚之處,兩公入閣才幾日,怎麼也做這種事?”

這是王越對汪直的維護,但是同樣他也得到了反駁。

那就是“吾輩所言,非為身謀。使值行事皆公,朝廷置公卿大夫何為?”

這句話就非常有意思了,他並沒有說汪直所作所為不是為了公家,而是提出來了一個問題。

如果說朝廷的公義需要太監來維持,那麼要這滿朝的公卿幹什麼?

是不是很不要臉!

特別不要臉,非常不要臉,合著人家為公,還不對了?

但你再看這句話,他們針對的是汪直麼,或者說,他們針對的僅僅是汪直麼?

當然不是,他們針對的是所有宦官,甚至慢慢的不僅僅是宦官,還有武將,乃至皇權。

可你說如今的他們,還正義麼?

對汪直最為反對的不是別人,正式那位被稱之為商公第一的商輅。

一代賢相,一代明宦,他們卻是彷彿生死仇敵一般,而他們兩個誰對大明的幫助更多?

睡也說不出來,誰也不能說出來。

這就好比這些年我們經常看到的一個例子。

問:當年學校裡那些不學好的混混兒們現在都在幹什麼?

答:初中就不上了,現在開了個場子,豪車豪宅,手裡還有一群大學生打工。

結論:上學沒什麼鳥用。

可事實當真是如此麼?

元末明初與一個乞丐當了皇帝,而莫要說大明,下過歷史上可有一個文官最後當上了皇帝?

那麼是不是可以說乞丐不如皇帝?

換而言之,汪直管不了同樣為太監的司禮監太監黃賜,甚至拿不下東廠,他能做的僅僅是做好自己的事情而已。

那莫要說整個大明,莫要說所有歷史,就說成化一朝被評價為烏七八糟的原因之下,有多少是宦官在折騰?

他們也是宦官,他們該不該被管住?

當然應該,因為我們之中應該沒有人的身份是皇帝,也沒有從小接受的是封建王朝好,皇帝就是真理的這種教育。

所以我們可以不喜歡文官,但是,我們沒有理由去喜歡明朝大部分的太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