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為什麼會有文官集團?(第1/3頁)
章節報錯
大同之敗,其實很多人都知道,這件事情和汪直的離開是脫不了關係的。
畢竟當年汪直已經示警過很多次了,並且也不止一次的被朝中之人破壞了,而且他的失勢雖然是因為東廠提督尚銘等人的彈劾,但這裡面還有多少人參與不言而喻。
眾人害怕明憲宗責怪,只推說是因為調兵未集,與滿朝科道官一起把敗仗瞞了下來。
直到一年之後,有人終於看不下去了,將這些事情一五一十的告訴了朱見深,然後大同總兵許寧、巡撫郭鏜、鎮守太監蔡新拿下。
可最後還是因為種種原因,免除了他們的死罪,最後各降官六級,永不起用。
而這件事情是明朝很難得的一次群起而攻之,有文臣諸如巡撫郭鏜,但也有武將大同總兵許寧。
甚至還有官宦,無論是東廠還是鎮守太監蔡新,亦或者是戲諷汪直的中官阿醜。
這似乎是一個所有人都想要讓汪直下臺的聯合之事,而原因也很簡單,他是酷吏,哪怕他做得很好也一樣,酷吏是選擇我們所有人頭頂的一把刀。
就比如在裝修房子的時候,無論這個工人多麼的認真,多麼的實誠,一個翹著二郎腿抽著煙的業主一天二十四個小時盯著你,你也不舒服。
最起碼對於絕大部分的人來說,他都不舒服。
當然,比如河南巡撫秦紘就是和汪直對著幹,但汪直反而對秦紘恭謹相待,甚至被他彈劾之後也如實上報,既廉潔又有才能。
哪怕是看到了他對自己的彈劾,他也是認罪,他有錯,就是有錯,他認,但是他也是個有良心的酷吏。
不過這種人或許會受到兵科給事中孫博這種人的讚美和表揚,但禁不住絕大部分的人都受不了這把刀子在自己腦袋上面懸著。
而汪直本身的性格,也的確是讓他有很多把柄落到了別人都手中。
直到弘治十一年左右,孝宗召回汪直、梁芳等人,仍然是滿朝譁然,吏部員外張彩憤而棄官。
最終導致了汪直再也沒有了其他的成績。
無獨有偶,除了汪直之外,另外的一些人也同樣在成化年間創造了奇蹟之後最終落寞下去。
比如王陽明小時的偶像王越。
王越除了和汪直配合打出來的草原王廷奇襲戰,還有成化九年的紅鹽池之戰,成華十七年的追殺黑石崖,成化十八年的延綏大捷。
這直接導致了那蒙古韃靼在成化一朝都不敢再進入河套地區放牧了。
而王越也憑藉著一次次的戰功成為了明代僅有的三個因軍功被封爵的文官之一。
剩下的分別是朱棣時期的名將王驥還有就是陽明先生王守仁了。
先不說老王家是不是有什麼外掛啊,就只說這個戰績,你不得不承認在明朝以文治武上面有一個無奈的事情。
那就是土木堡之後,能打的武將還真的不如能打的文官...
這為後面的大坑埋下了伏筆。
只不過他最後也因為汪直的事情而被簸箕,最後更是因為後方問題而被活活氣死。
當年受孝宗寵愛的宦官李廣得罪自殺,諫官連續上章彈劾,指責王越為李廣同黨,這件事情讓王越十分痛苦,最後弘治十一年十二月一日在甘肅病逝。
不得不說這也是明朝的損失了。
從這兩個人的身上也能夠看得出來,明朝成化年間這後方的情況多麼的噁心。
那麼作為首輔佐的商輅卻又為什麼沒有阻止?
這就要說這位大明的傳奇和大明的最大問題了。
首先說商輅,這位是連中三元,一路飆到了內閣首輔之位,而整個人確實是也很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