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熾的話讓朱元璋也不知道再說些什麼。

這老朱家造反起家,這代代似乎都是奇葩,怎的就在朱高熾這裡生生出了一個真聖人。

真不知道是大明的幸運,還是他朱高熾的不幸。

而此時陳光年對此是一無所知,他仍然在說著朱棣北伐的諸多問題。

其中無非就是耗費太大,動輒數十萬大軍出馬,這不是什麼小事。

就漢武帝有衛青這種BUG級別的存在,越打底子越厚的存在,他都打空了文景給他留下的底蘊。

更不要說朱棣了,他接手的可不是文景。

他接手的那個爛攤子和唐太宗是真的差不多。

唐太宗時期,雖然有開皇的積累,但是楊廣也真的能折騰,三徵高句麗暴雷,加上隋末的遍地起義動輒就是開倉放糧。

還有竇建德這種拿著主角劇本的對手,加上突厥又被養起來了等等。

雙方的基本盤都是差不多的,陝西山西河西等地民生破壞在隋末亂世之中損失還是比較小的。

所以朱棣想要直接北伐,他若是完成了動輒滅國滅種的話,五十萬大軍也就算了。

他勝了是實話,但是他並沒有將蒙古本部的韃靼還有那瓦剌以及哈良衛等異族解決,這個成果和這個付出就有些不成正比了。

這個戰績如果不對比漢中之戰可以對比安南之戰。

永樂四年七月,朱棣成祖命朱能為徵夷將軍,張輔,沐晟為副將軍,率兵號稱80萬征討安南。

當然這個數字虛了,但是三五十萬還是有的,這個數字將安南變成了大明的交阯布政使司,這個結果就不會有人說了。

因為這個不說賺但是絕對不虧。

可是漠北,這就很明顯是虧本了,朱棣的想法絕對是好的,而且也不能說是錯的。

就是實際操作起來把,只能說這永樂時期的將領和太宗時期的將領,還是有不少差距的。

這一點不僅僅是陳光年看出來了,另一個人也看出來了。

策馬狂奔的朱棣被人攔在了半路上,和他同樣是太宗皇帝的李世民滿臉的笑容,請他喝酒。

也聽他訴訴苦。

“你找的那個小子太不要臉,自己一屁股的不乾淨也就罷了,還有臉對朕指手畫腳。

這等人你找他作甚,給這天下徒增煩惱罷了!”

“他錯了不要緊,日後知道自己錯了,知道彌補,知道補救也就好了。

至於他的錯,那就讓他下來之後在去受罰便是了。”

“你說的簡單,這年頭可不興封建迷信。”

“.....你要再說廢話,真就叫你成祖了!”

“老不修!”

“老頑固!”

兩個人都對著對方怒罵了一句,然後也突然哈哈大笑了起來。

大笑過後,李世民看向朱棣也是頗為無奈。

“你莫要總說那小子說話胡說八道,你自己心中明白,他說的到底有沒有幾分道理?

當年你的敵人很強,可是你麾下卻是又有幾個可堪一用的傢伙?

你說你學誰不好,你學朕,你那個局面你以為是誰都能走的了的麼。

朕敢在那種局面下去平定東西突厥,平定吐谷渾,北征高句麗,設安西都護府,攻打漠北,攻破薛延陀。

你以為是因為朕一個人雄才大略。

那是因為朕的身邊有藥師!有魏徵!有長孫!有楊師道、褚遂良還有王圭等人!

你以為誰都能做麼,天下這麼多年能夠越打讓自己底子越厚的也就只有我貞觀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