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方孝孺,現在絕大多數的幾個說法就是,方孝孺愚忠害死了家人。

或者說他時運不濟,大明初期重法輕儒,方孝孺壯志未酬被一直閒置。

直到朱允炆即位之後推崇仁政德治之後才算是和方孝孺尿到了一個壺裡面。

而方孝孺為了能夠報答朱允炆,所以搭理幫助朱允炆削藩,鞏固皇權,結果操之過急等等。

最後他死了之後,也並沒有造成太大的動盪,說到底還是更加在意朱棣的功績。

他方孝孺最多就是一個愚忠罷了。

這個說法呢,先不說對於方孝孺對不對,這裡面滿滿全都是BUG啊。

首先就是,大明初期沒有重法輕儒,或者說壓根就不重法,這就涉及到法家和法律了。

你不能說他用嚴苛峻法那就是重法家,那你要這麼說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漢武帝他也沒有重用儒家之道啊。

到了他們還是走的黃老之道,儒法並行的。

為什麼朱元璋重律法,導致了律法十分的嚴苛。

這個和他妄殺功臣沒啥大關係,不到萬不得已他也不想動手,你看看前期藍玉他們,玩的多麼歡樂啊。

要是重法家,藍玉還用等到朱標沒了?

炮轟自家城池的時候他就沒了。

說到底朱元璋是個愛民的人,哪怕是說他暴虐,嚴苛,那也是對待官員,而不是對待百姓。

畢竟他是從元朝手底下接過來的這個天下,你不能學商紂王讓一群已經明知道有大問題的奴隸囚徒去治理地方。

你也不能讓一群連路都分不清的人去治理地方。

治理天下的人還是當年元朝的那些人,他也需要拉攏那些人,畢竟前面打仗呢,後面需要他們這些官吏去給他籌措糧草。

去押送糧草輜重去前線。

這些人還有用處,朱元璋得用他們,甚至前幾年還得對他們懷柔,這就導致了這群人的心裡吧有點那種小確幸。

哎呀,你看看。

不管誰登基了,我們還是很重要的。

本來當年元順帝就玩的很花,這群官吏也不是什麼好人,所以朱元璋接盤的時候,這群良莠不齊的官吏,你沒辦法騎驢找馬唄。

還有跟著他打天下的那些人,將校官吏,我好不容易跟著自家大哥坐天下了。

你還不讓我享受享受啊!

老朱定的那個俸祿那個低啊,跋扈和貪汙的人就有點多了,出身貧民的朱元璋也就很自然的表示自己看不下去了。

那麼既然看不下去了,咱們就得制止,怎麼制止?

大誥!

這個就不用多說了,還有鼓勵百姓告官的,還有鼓勵上訪的。

各種各樣的辦法,就是要給百姓來一條活路啊。

這個時候嚴苛峻法是對百姓的麼?

就如同現在說道德是在限制平頭老百姓的,這就是胡扯蛋一樣了。

你告訴我那個時候和百姓有關的律法有多少?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年到頭就在地裡刨食兒,你翻遍了洪武年間的律法,你也找不到有幾條能夠限制住他們的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