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朱允炆和儒家的劣性根(第1/2頁)
章節報錯
“朱棣能夠成功除了外部缺少真正強有力到可以將他直接撲滅的對手之外,還少不了盟友。
俗稱全靠同行襯托。
很多人都說過啊,這建文登基之後能夠將一把好牌打得稀爛也是神了。
其實造成這句話的原因有很多。
從民國時期就開始的批儒之風,畢竟無論是兩千多年前的玩意和幾百年前的玩意在那個時代都已經不能用了。
批判儒家是必不可少的。
而建文屬於儒家教匯出來的,所以連帶手的被批了那也是情有可原的。
另一個原因就是相比較於雄才偉略的朱棣,建文皇帝朱允炆的確是有些相形見絀。
但即便如此,你都不能說建文皇帝朱允炆是個昏君,因為但凡你看了明史,哪怕是朱棣時期給他修的史書,也說不出他朱允炆是個昏君的話來。
因為朱允炆的教導其實是朱元璋的想法,從朱標活著的時候就能夠看出來,朱元璋自己去斬盡荊棘路,而想要讓朱標去做一個仁君安撫人心。
所以在朱標活著的時候,接收到的都是大儒的教導,教導他仁義之心。
當然,朱允炆也是如此。
所以說在洪武二十五年朱允炆嚮明太祖請求修改《大明律》,他參考《禮經》及歷朝刑法,修改了《大明律》中七十三條過分嚴苛的條文,深得人心。
這一點可以說他和親爹朱標是同樣的,他們的行事風格也是一樣的。
在上位之初行寬仁之政,赦免有罪之人,蠲免百姓拖欠的賦稅。
詔告天下,求賢訪能,賜給年老的百姓米肉絮帛等物資,令官府收養鰥寡孤獨廢疾者。
同時重農桑,興學校,考察官吏,賑罹災貧民,下令朝中官員去巡視天下,查訪不法之事。
這一點來說,如果你覺得他做的有問題,那說實話你也挺有問題的。
但是在這種情況下他還是失敗了,而失敗的原因其實也很簡單,那就是他獨腿兒走路,最後導致了全面崩盤。
或許因為早年在儒家教導太過於嚴重的原因,也或許是因為他的教導還沒有真正的完成,他的皇爺爺就沒有了的原因。
他儒家的本事已經學會了,但是權謀上面還沒有學會。
他重用齊泰和黃子澄,雖然後期還將漢中府教授方孝孺召為翰林院侍講。
但是對於其他人,實在走不進他的心裡。
包括朱元璋給他留下的那些勳貴之人。
儒家最大的一個問題並不是他們看重仁義道德,也不是偽君子的陽奉陰違,那是因人而異。
畢竟你可以說鐵骨錚錚衍生公家族,你卻不能說他于謙於少保和陽明先生王守仁,還有千古一人張居正哪裡有問題。
因人而異的問題自然不用多說了,就算是現在你也會發現,一個家庭一個學校教匯出來的,也會有兩個截然不同的性格。
比如現在大火大小那個啥...
所以說因人而異的事情就不用多說了,但是在儒家的變遷之後,尤其是董仲舒的改良之後。
儒家多了一個很扯淡的特性。
那就是唯我獨尊。
他幾乎排斥一切其他學術,這在漫長的發展之中非但沒有得到更正,甚至還越演越烈。
導致了他們文武分裂,不喜歡武將,喜歡掌權,更不喜歡權貴。
而在長期的唯我獨尊之中,他們有變成了....自己最討厭的那種人,還不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