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十四個人也很有意思,他們的排序特別乾脆,什麼功勞過失,什麼遠近親疏全都是胡扯蛋。

這十四個人就是按照加入前後排序的,換句話說憑資歷!

這就是一種智慧了,因為你如果論功勞也好論能力也好,這些人或許比如湯和那是沒有什麼問題的,可其他人可就不是那麼好算計了。

所以乾脆一點全都是按照資歷算賬,大家誰也別吭聲,老老實實在這裡帶著。

而這濠州紅巾軍舊部的另一脈勢力就很厲害了,那就是在朱元璋勉強創業之後,也就是攻佔滁州之後陸續投降他的那些人。

這個時候朱元璋算不上正式開始創業,只能說是草創階段,而他們也算是真正的嫡系了。

也就是因為這些人的投靠朱元璋從一個淮西二十四將變成了一個用兵數萬的小諸侯。

這一批人人數眾多,但是封爵裡面卻是隻有六個人罷了。

請注意不要覺得這個人數很少,你要知道這六個人裡面,有五個都是公爵,只有楊璟一個被扔到了侯爵裡面。

就以這個二次比例來說,這不是一般的高。

常茂代表著的是常遇春這自不用多說了,也就是說李善長,常遇春,李文忠,鄧愈,馮勝五個公爵全都是出自這裡。

而這裡面就體現了朱元璋的政治藝術了。

相比較於侯爵的前十四名在論資排輩之外,朱元璋對於這五個人是有著自己的考慮的。

首先就是和漢朝太祖高皇帝劉邦一樣,他麾下有大總管蕭何位列前茅,那麼作為朱元璋的大管家錢串子李善長。

雖然這傢伙只會數錢,但這玩意重要啊。

所以(宣)韓國公李善長也就成為了朱元璋麾下當仁不讓的第一功臣位列徐達之上。

(信)魏國公徐達作為淮西二十四將又是朱元璋的第一名將他自然是緊隨其後。

而後面的幾個人先說曹國公李文忠,他是朱元璋的外甥還是養子,不僅如此他也的確是戰功赫赫這無需多說。

這個他封為公爵是沒有人會有意見的。

那麼剩下的三個人,常遇春,鄧愈,馮勝又是因為什麼?

說實話這裡面恐怕普通人知道的最多的就是常遇春了,剩下的那兩個人估計在民間的聲望還不如侯爵第一人的湯和了。

可是他們是怎麼混到了公爵之中。

常遇春是猛將可這並不是他成為公爵的原因,他們的出身才是最重要的因素。

還是那句話功勞大小放一邊,這個東西很難去評價功勞大小,就說他們三個人的資格。

常遇春當年是叱吒一方的山賊,手中都是一群亡命悍勇之輩,而鄧愈馮勝兩個人更是地方小勢力了。

這三個人早年率眾投奔朱元璋的,而且還是朱元璋幾乎算是毛都沒有的時候。

說道這裡了,你還沒明白麼?

如果還沒明白,那麼我再說的直白點!

帶資進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