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士的選拔,更是嚴苛無比,不僅僅要有經驗,還要讀過書,能識字,相信這點你們都能看出來了。”

“本將可以告訴你們,這裡是大唐全新軍隊的種子,你們中間每一個人,都有不可限量的前途。”

“當然,這等事情不過是後話,眼下最重要的,第一是軍紀,第二是軍紀,第三,還是軍紀!”

“本將要求你們做到所有動作整齊劃一,不管是刀山火海,你都必須站在自己的戰友身旁,一起抵擋敵人。”

“本將要你們成為鋼鐵的整體,成為絕對服從的集體一份子。”

“拿出你們的勇氣和才智,多學,多看,多想,不僅僅自己要學會,以後還要帶領新兵。”

“都聽明白了?”

李靖的話語,讓包括薛仁貴在內的所有軍士眼神越發炙熱了起來。

帶新兵,意味著以後,他們將會成為軍官。

更何況,留在部隊帶人,那意味著他們不再是服兵役、到期就滾蛋,等待下一次服役的義務府兵,而是跟中央十六衛一樣的職業軍人!

兩者之間,待遇和榮耀以及前途,天差地別!

“明白了將軍!”

上萬人同時大聲回答,聲音充滿了鬥志。

接下來的時間內,整支軍隊就開始了前所未見的訓練方式。

原本從傳統軍隊那學到的絕大部分軍陣全部被放棄了。

取而代之的是簡單到了極點的橫陣,以及對付騎兵的空心方陣。

平時的訓練,都是以橫陣為主。

一個兩百人的橫陣,也就是一個連,組成火器部隊的基本作戰單位。

每一條橫陣都有兩排,寬度為一百人的寬度。

行軍作戰的時候,無數橫陣錯落有序,前後呼應地移動,看起來震懾力十足。

移動方式和傳統軍隊差不多,踩著著鼓點和節奏。

每個連都會有一個行軍鼓的鼓手,和一個吹笛的樂手。

每當連隊移動的時候,都會伴隨著行軍鼓的鼓聲,以及《鮮花調》的樂聲。

所謂的鮮花調,即為後世的《茉莉花》。

這首從西晉開始流傳下來的旋律,到了明末的時候,還會伴隨著南下南洋的華人,傳遞到全世界。

有華人的地方,就會有這首歌。

當然,在真正的強力軍隊的軍陣中,這首歌曲代表的不再是希冀、平和。

而是真正的征服者之歌。

這首歌曲,將會伴隨著唐軍的腳步,成為一切敵人的噩夢!

三天之後,那些熟練了並不複雜的新軍橫陣的教導旅軍士,終於領取到了自己的火槍和大炮。

頓時,軍營射擊練習的槍炮聲,每天都準時響徹整個長安城。

……

皇宮之內,李世民的桌子面前,擺著太監畢恭畢敬遞上來的三個農作物。

紅薯、土豆和玉米。

這些來自後世的良種,在皇莊專用的土地上培育了三個月之後,終於成熟。

而太監統計了收獲之後,驚訝地得出了結論,這些農作物的種子和收成的比例,確實驚人。

尤其是紅薯,一顆紅薯可以培養出三株紅薯苗,三株紅薯苗最後打果超過三十顆,那就是三十倍於種子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