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份名單無疑解釋了老闆放棄大祭司的原因。

在院長死後,大祭司便成為了“公司”地位僅次於老闆的存在,情報部門主管的身份,再加上“黑牆”試煉的計劃,讓她隱隱被其他部門的人預設為了“二把手”的存在。

可隨著最後一位潛在的“競爭對手”死去,高璐也終於按捺不住野心,展露出了獠牙——她想要透過這份名單, 抓住“公司”創立者的把柄,利用情報部門主管之便,私下裡收集每一個和老闆有過往來的孩子們。

其目的對於隱約知曉老闆能力秘密的寧泠而言,並沒有那麼難以猜透。

只要斬斷了“父親”與“孩子”之間的紐帶,那看似堅不可摧的堡壘便會從內部開始瓦解,而一直以來的散養策略,就決定了有孩子功成名就的同時,也會誕生一些自甘墮落碌碌無為的混子。

事實上, 名單上那些整天仗著財富混日子的人, 才佔大多數。

如果有人能補全完整的名單,就能解開關於『教父』的謎題。

所以,一切都已經相當明瞭了。

羽翼豐滿的高璐不再滿足於自己受制於人的境地,打起了“公司”創立者的主意,並想要藉由自己與鍾洄昔日的情分,替她找到一個不受“公司”控制,能夠在必要時幫她妥善處理這份名單的幕僚。

遺憾的是,鍾洄從來都不是一個值得信賴的幕僚,並且她的心思,也被老闆所察覺,從而釀成了今夜的悲劇。

縱然滿懷悲愴,老闆也不得不忍痛處理掉進入到了叛逆期的“孩子”。

寧泠放下手中的名單,它的存在已經說明了一切, 而這個晚上,應該是她第一次知道這份名單的存在,並驚訝地根據這些名字發現了大祭司的野心。

沒錯, 她必須表現得像第一次見過這份名單才行。

作為“父親”的“孩子”, 過於叛逆的想法勢必會引起大人們的關注。

放下名單後,寧泠長舒一口氣。

從結果來看,她的實驗取得了成功。

對於不安分的“孩子”,想要騙過大人們的注意,就需要編造出一個絕對合理的故事,故事中的一切細節,都必須是符合邏輯且經得起推敲的,所以在某個平靜的午後,她私下裡找到了幾個暗殺部門中和情報部門來往密切的成員,透過他們提供的證詞,作為部門主管,她便有了足夠的理由懷疑大祭司的理由。

這樣一來,在大人們眼中,她便成為了一個為了“公司”和“父親”著想,私下裡對不安分姐妹展開調查的好孩子。

至於讓一個從來不受部門待見的邊緣人相信一直冷落他的頂頭上司正在調查一份對“公司”不利的名單則並不是一件難事。

就如人們常說的,人總是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事物。

因此在邊緣小職員的暗中觀察下,被瑣事搞得焦頭爛額的高璐終於露出了馬腳,將這份名單“意外”地留在了自己的辦公室桌上。

可如果只是這樣還遠遠不夠。

如果在一般場合下,大祭司“私下”裡的行動引起了大人們的注意之後,頂多只會進行一場思想上批評教育,並且給她留下一些口頭上的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