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槨“這是他們有意而為之。”

從這一點就足以見得“公司”行事的縝密程度,從一個正常人的視角中,他們的所作所為合理合規,甚至可以用仁至義盡來形容,而剩下那接近八成的治癒力,則已經是一個相當輝煌的數字了。

方田接著問道,“你剛才的言下之意,是剩下那些堅持下來的人,都基本痊癒了?”

“嗯,他們來這裡的時間或長或短,但最終都從人生的低谷中走了出來,迄今為止沒有任何一個活的‘畢業學員’證書的人再次產生過輕聲的念頭。”

在希望之屋的官網上,還有一個專門的回訪欄目,那些“畢業學員”的狀態看起來沒有任何問題,甚至他們變得要比其他人更加樂觀博愛,如果單從結果來看,希望之屋的確將他們改造成了一個“好人”。

“如果是這樣的話,你剛才的問題就有了答案。”

方田用肯定的語氣說道,“剛才在懺悔室裡出現的,並不是預言型的能力。”

因為,這世上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得到一個美好的未來。

尤其是對於這些一度對生活失去希望的人們而言。

在沒有希望之屋的幫助之下,他們之中的確有人能走出陰霾,成為勵志的典型案例,但絕大多數都會被毫無希望的生活所擊倒,再也無法從人生的低谷中爬起來,然而希望之屋卻給予了這些高危人群近乎於百分之百的美好未來。

因此方田確信,他們剛才在懺悔室裡所見到的,其實是十分貼近他們內心希望的幻覺。

而每次在離開前給予他們的“要求”,便是支撐這一幻覺繼續下去的手段。

就好比那些虔誠的教徒相信天堂的存在一般,這種強烈的信念讓他們堅信自己此刻的努力一定會在未來帶來好的結果。

這種信念,的確能從某種程度上壓過苦難。

“他們應該是利用了幻覺,來讓他們對於希望之屋產生了依賴。”

“幻覺?我不這麼認為。”

忽然間從兩人頭頂上傳來的聲音嚇了林玖一跳,她幾乎本能地摸索出了暗殺王的短刀,擺出了戰鬥的姿態。

這聲音聽起來和懺悔室另一端的女聲聽起來一模一樣,只是此刻聽起來不再輕柔和緩,而是以一種戲謔地態度對方田進行了反駁,“幻覺,指的是由主觀產生,有悖於現實和常理的認知,從心理學角度而言,這是一種認知障礙。”

說到此處,女聲停頓了半晌,說道,“而希望之屋所能給他們提供的一切,並不是虛幻的泡影,只要他們能夠遵從命運的指引,他們所看見的一切就能變成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