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上一次調查龔行易自殺案時,林玖就查詢到了不少關於希望之屋的資料,從網上的資訊來看,這是一個由專業心理醫生自願組成的社會公益機構,希望之屋全部都是免費的,除了能得到專業心理醫生的疏導之外,還能收到免費的禮品,以及享受到免費的餐飲服務。

“你們確定希望之屋有問題?”

第三醫院裡, 躺在病床上的馮夕不由地反問了一句。

她自然聽說過希望之屋的事,只不過往往都是正面的案例,自該機構成立後,市裡幾乎每年都會不定期地對其予以表彰,可以說是目前市裡大力扶持的社會公益專案之一。

從目前的形勢來看,上頭大有將希望之屋推廣到全國的打算。

這樣一個集口碑於一身的機構,方田卻認為它是“公司”用於尋找能力者的重要途徑之一。

“這是龔行易親口承認的。”

方田說道,“而且以希望之屋推廣的資訊和定位,的確每天都能接觸到這個城市裡患有嚴重抑鬱症並且有自殺傾向的人,面對這類特殊人群,只要他們稍加引導,就很容易慫恿對方參與到‘黑牆’試煉之中。”

而且希望之屋在明面上屬於公益機構,它的宣傳標語就是無償幫助對生活失去了資訊的人們走出困境,這個標語對“公司”的另一大好處就在於就算那些重度抑鬱症患者在療程中自殺了,也不會有人懷疑或者怪罪到他們身上。

相應的,一旦他們成功幫助一些患者走出了人生低谷,就能作為成功案例進行大肆宣傳。

“現在問題在於,我們很難對希望之屋進行更深入的調查,我來之前登入了他們的官網, 想要成為希望之屋的會員, 需要在網上填寫一份詳細的表格,其中需要出示身份資訊。”

這也是方田特地來找馮夕的原因。

雖然希望之屋的各類專案都是免費的, 但卻需要報名者在註冊時提供有效的身份證明,還要描述自己抑鬱的經歷。

“我猜測他們應該也是透過這種方式來判斷什麼樣的人群在參加‘黑牆’試煉死亡後,更不容易被相關部門給盯上。”

事實上如果不是龔行易在臨死前刻意留下了那一段影片,並且影片還碰巧流傳到了驅鬼人手裡,這個案件最終極有可能被簡單地定性為自殺。

龔行易的確實施了自殺的行為,並且他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精神都處於極度不穩定的狀態,有著充足的自殺理由,一般在知道了這兩點之後,警察也就沒有理由繼續追查下去了。

“按照龔行易本人的說法,他在找趙悠復仇後,原本是計劃要去找大祭司,現在他突然被第四科帶走了,大祭司恐怕也會有所警覺,時機實在是太差了。”

如果他在這個時候填寫了自己真實身份資訊,絕對會在第一時間引起對方的注意。

“我聽明白了,你是想進行臥底調查?”

擁有豐富刑偵經驗的馮夕一下子邊聽明白了方田的來意,“如果你想聽取我的意見的話,我不建議你這麼做。”

他們在不到萬不得已的情況下, 絕不會草率地展開臥底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