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攤的第二天,秀晴依然是凌晨天不亮就起床,然後和麵擀麵,提前把麵條做好。都做完了便叫張節起床,二人吃過早飯再一同出門。還是先送張節上學,再去集市擺攤。

這日,秀晴剛把車停下,就有幾個附近的人家因著昨日吃過了她家的面,今天又來繼續光顧的。

秀晴見了,忙把桌子板凳擺開,請人家稍坐。自己戴好圍裙縛起衣袖,坐在爐子跟前生起火來。

湯剛剛燒開,便又來了一撥人。大家見她手上不停活計不斷,也不催促,只坐在一旁。有的搭起話頭閒聊起來,有的只乾等著。

秀晴這頭煮好面,一一給端了過去,不等她坐下歇口氣。後頭來的客人便絡繹不絕,桌子不夠坐了,便端在路邊吃,甚至還有附近的商鋪人家拿著自家的碗來,買了面端回去吃的。

大冷的天,秀晴忙活出了一身的細汗,連口水都顧不上喝。不過一個多時辰,早上備好的麵條又賣了個七七八八。

日頭漸漸升高,麵攤跟前人也少了些。秀晴剛坐下身,便聽前頭又來了客人。

“一碗素面。”來人是個一身灰色夾衣的男子,身邊放著一根扁擔兩個竹框。

秀晴煮好面端過去,看見框子裡竟有些竹蓀和口蘑,便向男子打聽道“這位大哥,竹框裡的東西可是拿來集市上賣的?”

陳大山正要吃麵,冷不丁聽老闆娘跟自己搭話,愣了愣神回道“是,沒賣完,回家自己吃了。”說罷,捧起湯碗喝了一口。

秀晴一聽這話,心想沒準自己能買下來,這山裡剛摘下的菇子不管煲湯燉菜味道都特別好。於是也不管對方不兜搭,自顧自坐下來問道“敢問大哥這東西怎麼個賣法?”

陳大山見對方要買自己的東西,便也放下碗,認真說“你要買我也懶得再揹回去,剩下這麼點四十文你都拿走吧。”說罷不管對方接不接受,端起碗又埋頭吃了起來。

看這男子一副不想與自己講價的樣子,秀晴頗感無奈,雖然四十文的價錢並不便宜,但這些菇子看樣子水靈得很,怕不是這男子一早天不亮就進山去摘的。便起身去了灶臺後面數了四十文遞給吃麵的男子。

這時陳大山已經吃了一大半,不像剛開始那樣肚餓難耐,一邊收了錢也不數就揣進懷裡,一邊也應承一句“雖然貴些,但是我半夜就進山摘的,你吃了就知道,鮮得很。”

“大哥經常進山裡摘了這些東西,挑到縣城來賣嗎?”

“三五日來一回吧。”

“可否勞煩您下次進城,先挑來我這?”

“兩大筐你要的了?“

“嗯,只要是新鮮的菇、筍都行。”

“那行。”陳大山一聽自己的東西有人收,立時撫掌笑了出來。原本木頭似的人倒顯得很有幾分憨厚。

兩人約好,陳大山堅持付了面錢,便挑著扁擔和空竹筐走了。

賣完最後幾份面,秀晴便收了攤回家。洗洗涮涮又挽了籃子準備出門買菜,看著簷下的半簍菇子,想起上次去郭老丈家裡籤租契,他們家院子裡有很大一塊菜地,憑老兩口是斷斷吃不完的。興許多的也是拿出去賣了?想了想,秀晴裝了一小半剛收的菇子去了郭老丈家中。

剛敲了兩下門,郭老孃的聲音就響了起來。“來了,來了。”

“是秀晴啊,進來坐,你家小子呢?”郭老孃見只有秀晴一個人在外頭便問道。

院子裡郭老丈也在,秀晴問候了二老,便隨郭老孃在院中坐下。“張節已經送去學館了,這會正上學呢。”

“早日送去也好,我見你這幾日都在院裡煮東西,又推了車出去,可是買賣已經做起來了?”郭老孃就住在隔壁,年紀大了又少覺,日日便能聽見動靜,這會關切地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