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雞皮的紋路無非就是略有凸起,滑滑溜溜,沒什麼特別之處。

但仔細眯著眼睛去看的話,可以看到這“回生白切雞”的雞皮上居然划著大量的花刀。

無數細密的花刀猶如雕刻在雞皮上的花紋,不眯著眼睛貼近去看看根本看不出來。

花刀這種技巧,在中餐菜系裡頭除了有裝飾的作用之外,最大的功效便是改善口感。

比如咬起來很硬,很不方便吃的雞胗、魷魚等食材,便是其中典型。

只要合理地在食材上打了花刀,將食材堅韌的部位切斷大半,那麼用牙齒咬下去的時候就能很輕易地將食物切斷,從而帶來非常脆爽的口感。

姜雲在“回生白切雞”上用的就是這種技術,他在每一塊雞皮上都打了大量肉眼看不見的花刀,以至於在冰鎮過後爽脆卻有點難咬的堅韌雞皮也能嘎嘣嘎嘣爽快的咬斷。

從最開始的選雞、殺雞、浸雞、斬雞,可以說這道菜雖然看起來簡單,可是裡頭所蘊含著的複雜工程卻是讓人大開眼界。

單單只是品嚐到這道菜,就能夠感受到廚師為了將雞肉的鮮美髮揮到極致,到底在其中下了多少功夫,簡直是讓人忍不住感到肅然起敬那種。

大道至簡,衍化至繁。

在這道“回生白切雞”裡,可以說是同時將“簡”與“繁”發揮到了極致,而目的便只有一種,那就是美味,極致的美味,

於是就在這邊的香雪蘭等四人吃得嘖嘖稱奇時,旁邊的裁判席上卻傳來了一些躁動。

“太.....太美味了!而且將雞肉蘸到附上的蔥姜茸裡又是一番新的風味!”

“的確!單純吃雞肉可以享受肉的至高本味,加上蘸料後又給味道加上了一種新的層次,太好吃了!”

“真好吃!別搶啊混蛋!你吃完了就來搶我的是吧!滾!”

狂風、驟雨、驚雷、暴雪。

一時間,裁判席上的五位評委們從那玄而又玄的靈魂出竅狀態迴歸後,立即變得瘋狂無比。

這群平時已經吃慣了各種山珍海味的食評家們為了區區幾塊雞肉,甚至不惜為此大打出手。

三名中立的裁判為了爭奪最後一塊雞肉扭打在一起,各自用手掐著其他人的頭髮,腳還在用力使勁兒想把別人往外踹去。

而李老饕也迅速吃完了盤子裡的白切雞,然後看向了一旁還有剩餘的麻天九的盤子。

面對著他那渴望的目光,麻天九微微一笑,抄起盤子便來了個一口悶......悶完後還在盤子上舔了一口,並對著李老饕比了個國際友好手勢。

不過雖然裁判席那邊玩得熱鬧,可此時站在一旁的香曉文卻只覺得身軀發冷,呼吸不暢,心都要吊到了嗓子眼。

只要有眼睛的人,在看了這試吃的一幕就能明顯發現,姜雲做的“回生白切雞”比香曉文的“風火焰八珍”要美味得多。

不,甚至可以說雙方的水準壓根就不在一個境界。

香曉文耗費大量輔料調料,各種複雜手法醃、滷、烤、燻,而姜雲卻只是簡簡單單煮了煮切了切,呈現出來的效果就比前者優秀得多。

而且最關鍵的是,這場鬥廚比的是如何用“雞肉”製作出一道好菜,也就是說應該要以體現食材本身的美味作為核心。

姜雲的“回生白切雞”在使用本身極其優良的素材畸形烹飪時,不但儘可能儲存其原味,甚至還將雞本身的味道發揮到了超越極限的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