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太空航行,拯救開端(第1/2頁)
章節報錯
組成人體的每一個器官都有各自的功能,多數器官有著自己獨特的作用,對於人類而言,絕大多數的器官是不可代替的,其存在有著重要的意義。
萬事萬物似乎都有存在的價值、作用與意義,包括幾乎被人人討厭的蚊子,它是食物鏈重要的組成部分,對於生態的平衡有著一定的維持作用,當然,這不妨礙人類會想辦法不斷地消滅它,因為蚊子對於人類的危害確實很大。
然而,當人類“抬起頭”、提高自身的視角時;當人類走出主行星,邁向浩瀚無垠的宇宙,站在更高的角度,從“井底”走出,不再坐井觀天時,一個殘酷的問題便出現了:人類,對於主行星、乃至對於宇宙而言,有存在的意義嗎?
有人說有,有人說沒有。
有的人認為如果沒有人類,那麼宇宙便不存在意義,因為人類所理解的宇宙存在的意義,是人類所賦予的。
但有的人卻認為,如果沒有人類,那麼宇宙依然會存在,宇宙本就不需要人類賦予祂存在的意義。
人類是宇宙的一部分,微不足道的一部分。
渺小到哪怕宇宙對人類不敵視、不在乎,但人類只要走出主行星、走出適合人類生存的環境,就要遭受無數未知的危險。
就像魚兒從池塘裡跳到了岸上一樣,外面的世界並不適合魚兒生存。
崩壞是人類最大的敵人之一,比蚊子還要可怕,但是崩壞對於人類而言,也有其存在的意義,最起碼,祂賦予了人類探索宇宙的能力。
所以,在「意志」自由的那一天,梅、梧桐和梅比烏斯等人,早已不把崩壞視為人類的敵人了。
在他們的眼中,崩壞是人類的文明之一,文明、亦是崩壞的重要組成部分,崩壞與文明之間的關係很複雜,相伴相生、相剋相殺……
也可以理解為,崩壞就是文明的一種,文明亦是崩壞的另一面。
因此,崩壞的「意志」得到了自由,同時也代表著,人類文明的“意志”得到了自由。
當然,無論是崩壞的意志,還是人類文明的意志,得到的都是相對而言的自由。
但這已經非常不錯了,意味著人類的文明踏上了更高的臺階,崩壞自然也得到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在此刻的梧桐看來,宇宙是一片“海”,名為「量子之海」,他們所在的主行星只是海中的一滴不起眼的“水滴”。
沒錯,在梧桐的眼中,量子之海即是宇宙,人類使用第二神之鍵、或透過海淵之眼所到達的“量子之海”,僅是宇宙的“泡影”、“投影”,是一片“虛假”的所在,是一處連結著“虛”與“實”、空間與時間的所在。
而虛數之樹則是量子之海的另一面,祂們之間的關係,就如同文明與崩壞之間的關係。
在這個基礎上,量子之海與虛數之樹,又一同構建成了人類所理解的「宇宙」。
深邃、黑暗、死寂、無垠……的太空中,人類的第三艦隊幾經“跳轉”,才離開了太陽系。
如果不透過躍遷,按照目前人類艦隊正常的飛行速度,那麼離開太陽系至少需要1千~3萬年。
根據相關專家、學者的推測,銀河系內的恆星數量約在1000億~4000億之間。
璀璨的銀河對於人類而言,也許永遠都探索不完,但對於“海”而言,這條“河”或許就可有可無了。
不起眼的“小船”,似乎永遠都走不出、離不開這條銀河,哪怕能“跳”,都很難“跳”出去。
離開太陽系後,第三艦隊就顯得小心翼翼了起來,每一個“空間節點”,都需要經過縝密、反覆的計算,才會前往。
沒辦法,宇宙實在是太危險了,如果還那麼“莽”,很容易被“團滅”。
不提別的,僅僅提一下人們耳熟能詳的“老朋友”,黑洞。
萬一第三艦隊不小心“跳”到了黑洞的附近怎麼辦?
跑都跑不了,因為人的大腦可能反應不過來。
銀河系中的黑洞少說有百萬個,多則上億。
而且,黑洞很難被觀測到,只能透過計算和一些特殊的現象推算出來。
即便“觀測”到了一顆黑洞的位置,但人類也很難確定它是否還在原地,更難確定它現在的位置,因為人類“觀測”到的,是不知多少年前的“殘影”。
第三艦隊的主艦內,
梧桐和終焉在“駕駛”著艦船,櫻在玩著手機遊戲,而倍感無聊的姬子和西琳在打著檯球。
艦船的內部是有引力的,並且很平穩。
姬子聽聞發現了巨噬族的訊息後,主動向梧桐提出了參加的申請,而西琳則是聽說了姬子會來,她才跟著過來的。
姬子已博士畢業好多年了,至於西琳……她下學期開學才剛上大二,她在中學留級了8年才終於考上一所不算太差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