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卷 我為將軍披戎裝 第四十三章 要說法(第2/2頁)
章節報錯
群臣稍稍鬆了口氣,謝過之後,各自默默的坐下。
皇帝環視了群臣一眼,冷聲道:“今日之事,眾卿是否該給朕說道說道?”
這話很明顯是把在座的幾個大臣定義為幕後兇手,讓他們自證清白了。
雖然平時大臣對皇帝陽奉陰違,甚至不放在眼裡。可是發生了這麼大的事,面對暴怒的皇帝,他們也不敢再挑釁。
而且這時候說的越多,錯的越多,有可能引火燒身,所以個個都眼觀鼻、鼻觀心,只要皇帝不點名,他們就當自己不存在。
王懷維眼見如此,嘆了口氣。
他是首相,下面的人不說話可以,他卻不可以,只得道:“陛下,京城發生如此惡劣的事情,是臣等失職。依臣之見,必須要嚴查,當著京中百姓明正典刑,以儆效尤。”
一句“失職”,就把嫌疑擺脫的一乾二淨,不愧是久經官場的人。
皇帝如何不明白,冷冷的看了王懷維一眼,道:“朕可聽說了,刺客是契丹人。我大楚京城,居然發生了契丹人刺殺親王的事,你們確實失職。”
皇帝當然知道幕後黑手不會是眼前的這些臣子,他們還沒傻到用刺殺這麼低劣愚蠢的辦法。
不過既然你首相說你們失職,那就先把失職的罪名定下,總歸是有個名目可以懲戒。
群臣聽皇帝這麼說,心下反而鬆了口氣。
失職就失職,大不了罰奉,這可比御史攀咬他們暗害親王的罪名輕多了。要知道殺害親王,等同於謀反,是要誅九族的。
一個個連忙自認失職之罪。
皇帝冷哼一聲,道:“首相,聽說今日有契丹人拜訪你,不知你們密謀了什麼?”
王懷維大驚,這是終於還是被皇帝利用了。而且皇帝的用詞很可怕,“密謀”,心懷不軌的事情才會用密謀。皇帝此刻毫不忌諱的說出口,那意思不言而喻。
大楚最重士人,一般情況下臣子面對皇帝可以不跪。
可此時,王懷維嚇的顧及不了那麼多,直接跪下,道:“陛下明鑑,今日確實有契丹人拜訪臣,但是臣沒有見他。臣明確告訴此人不見,耐不住他不走,只好讓孫子王長風出門打發。他們只在門口說了幾句話,那人就走了。臣實不敢隱瞞陛下!”
“契丹人下午去找你,晚上魯王就被契丹人刺殺,地點還就在你家附近,且防衛鬆散。一切事件都指向你,朕該如何相信你的話?”
“這一定是契丹的陰謀,就是想離間我們君臣關係,他們好亂中取利,還請陛下明鑑。臣知道契丹人靠不住,所以從未私下與他們接觸。若說臣與契丹人有勾連,真是冤枉。”
“契丹人在你家門口逗留一個時辰,很多人就見到了,魯王被契丹人刺傷也瞞不了多久。估計要不了多久,你勾結契丹人暗害皇室的事情就會傳遍京城。就算朕相信你,又如何能平息百姓怒火?”
王懷維見皇帝的語氣軟了些,知道只是藉此事敲打自己,這次鬆了口氣,卻發現背上已經被冷汗打溼。
真要被安上通敵謀反的罪,就算皇帝再尊重臣子,一家子的命也不可能保住,難怪會害怕。
正欲開口,卻聽王靖煬道:“陛下,臣以為此事定是契丹人在暗中謀劃,先是讓人看到首相與他們有染,之後又刺殺殿下,他們再從中煽風點火,讓陛下認定首相與他們勾連。若如此,陛下一怒之下將首相下獄,甚至殺了,勢必引起朝廷與陛下關係惡化,契丹人則可以從中取利。好在陛下聖明,沒有中他們的計。臣以為可以讓刑部和大理寺徹查,找出真兇,還首相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