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聽後,點了點頭,道:“王相所言不差。首相請起。”

王懷維一直跪著,還沒起來呢。

聽皇帝鬆口,才謝了恩,顫顫巍巍的坐回位置上。

皇帝道:“堂堂親王遇刺,此事非同小可。嘴巴捂緊一點,不準洩露出去,能瞞多久就瞞多久。”

這事確實不光彩,不能讓老百姓知道,否則朝廷就沒面子,尤其還牽扯到首相,更要保密。

不過京城就是個千瘡百孔的爛房子,沒什麼秘密,很快就會被外人得知,所以皇帝特意囑咐一句。

在座的都是聰明人,都知道皇帝是要保臉面,連忙領旨。

皇帝又道:“這事必須查清楚,就按王相所言,刑部和大理寺協同調查,限你們三日內調查清楚。”

刑部尚書和大理寺卿連忙起身領旨。

“此事非常重要,兩位愛卿一定要盡職盡責。至於你們手裡其他的案件,就交給洛陽府和皇城司。首相如今有嫌疑在身,不便出入朝堂,回去好好休息,所有政務由王相代為處理。”

在場的都是人精,之前或許還不明白皇帝的用意,此言一出,所有人心裡都明鏡一樣。

原來皇帝是藉著此事奪權來了。

王靖煬本就是皇帝的人,立刻起身:“臣領旨。”

王懷維此刻雖然也明白皇帝的心思,卻不敢再有異議。萬一把皇帝惹急了,又拿著通敵來說事,先把他下獄,再把家給抄了,就太不划算。

要知道通敵入獄,進的是皇城司。

進了皇城司,就算沒有的事,也能給整出鐵證來。

王懷維作為首相,哪裡不知道皇城司的恐怖。

因為有了之前王芷蘭勸他請辭,所以皇帝罷他的相,他倒沒覺得難過,反而有些釋然。

而且皇帝也顧及了他的面子,沒有直接說罷相,只是讓他回家休息,所以他很自然的接受了。

皇帝一句話把首相罷免,又把自己信任的人提起來,即使有人不甘心,也沒有辦法。

畢竟皇帝有任免人事的權力,而且當事人都沒有說什麼,不相干的人還能怎麼辦?

其中最不爽的就是司光祿了。

首相被免,按理說該由次相荀曠接替。可是他今日居然沒來,就給了司光祿機會。

誰知皇帝直接跳過他,把王靖煬提起來,讓他心裡那個恨呀。

偏偏沒辦法,規矩擺在那裡,他也挑不出刺來,只有一個人生悶氣。

皇帝安排好之後,就打發群臣離開。眾人起身行禮,魚貫而出。

出了王府後,眾人才突然意識到,方才心裡都想著首相的任免,卻忽略了另一件事。

皇帝把刑部和大理寺的案件全部分出去了。

積壓在兩部的案件,多少與他們有關的事,他們心裡都很清楚。

皇帝是要透過這些案件,一個個向他們開刀。

原來這才是皇帝的真實目的,至於王懷維是否真的通敵,刺殺魯王,人家壓根就不在意。

轉移視線這招,皇帝用的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