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揭露(第1/2頁)
章節報錯
“梁隊長,你的意思引導我的人和殺人的兇手,同樣不是一個人,對嗎?”於宣儀試探性的問道,“即使兩次案件使用了同樣的手法,卻不是一個犯人做的兩件事?”
“不只是兩次案件。”梁安對自己這位新鮮的聽眾很是滿意,“四次。不過這可能在更前面的案子當中,甚至其中一個連大致的案情你都不一定聽陸遙提起來過——因為這件事發生在劇場案件之前。”
於宣儀一愣。
“李春生的事?”
在一旁摸魚的陸遙回想了片刻,這還真再沒提過。
雖然因為這起案件當中一號二號兇手的聯絡,很多情況下三隊都把後來陷害於宣儀的兇手當做那位“二號兇手”來看待,但這始終還是一個推測,因為並沒有任何實證。
所謂的仇怨聯絡只在於宣儀身上,和那位隱藏在黑暗中的真正犯人幾乎是割裂的。所以陸遙倒也不是刻意隱瞞,只是現在恰逢其會讓她難以提前預知。
但現在梁安的意思顯然是這樣——參與李春生案件的兩位兇手不僅和後續事件相關,而且兩者都是最近的兩起案件的相關人員。
雖然兇手僅有一位,但參與者卻是兩人。在後續的案件當中並沒有真正殺人的那位,卻是當之無愧的重要嘉賓,沒有人會小覷這樣一位重量級人物的“光顧”
而同樣的手法,更是一般無法想象的一種奇妙衝撞。換了任何一個“局外人”,根本不可能完成這種程度的模仿。
只是這並不是他人在模仿黎明,而是黎明在模仿別人——用別人最大的倚仗來凸現自己近乎全能的殺人手段。
“三起案件,都存在一種令人迷惑的矛盾,而他們的關鍵點都能用一個結論來解答——我想這個結論也已經再明顯不過了,那就是聲音。”
聲音。
或者說,人聲。
梁安翻出了於宣儀之前提供的通話記錄。於宣儀本就是個行事講究憑據的人,手機開啟了自動錄音的功能,而那次陌生電話的所有內容也被錄製了下來,乃至之後被陸遙轉回了局裡做完處理,現在也在梁安手上有存檔並不算意外。
而就在這種情況下,梁安又把它拿了出來。
“……你可以試試,不行的話再問我。”
這樣一個“吳桂希”所說的最後一句話,被最後播放了出來。
“經過驗證,這個聲音的聲紋特徵還原以後確實和吳小姐本身有著微弱的差別。”梁安再次強調了這個結論,“但這種區別並不顯著,人耳難以辨別,語氣和藉口都很符合吳小姐本人的個性,我說的對嗎?”
他看向的是於宣儀。
於宣儀也點了點頭。如果不是這是唯一的可能性,她也不會第一時間就得出這是別人的模仿的結論。
雖然這確實難以置信——竟然有人能夠完全模仿另一個人的所有音色和習慣,甚至於最微妙處的性格,而不讓她目前最親近的聰慧朋友發覺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