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混靈石靈入世(第2/4頁)
章節報錯
“無量天尊。”青絲老道人一甩佛塵,單手起勢。 [space]
白髮老樵人遂起法破了石身,匯成陰陽玉珠,三人身形頃刻間消散於天地之間。 [space]
自唐隆政變後,武瞾之孫李隆基繼位,改年開元。 [space]
佛、道並存於世,受世人供養。時,當政者崇道,多有百姓信奉黃老無為之說,信奉江南西道龍虎山道祖張道陵斬妖除魔之能,信奉葛仙山葛玄治病煉丹之術、造器敕鬼之力等。 [space]
信佛者人數雖不及通道者,在迷濛百姓而言,初聞佛法神通,心生喜樂,神思嚮往,各地信佛者亦不在少數。 [space]
而江南一城便是信佛者數多於通道者。 [space]
712年8月15日中秋佳節,江南城內家家戶戶張燈結綵,路上行人絡繹不絕。 [space]
江南正三品刺史李雲,其正妻柳素攜家僕四人乘坐馬車趕往廟宇燒香祈福。 [space]
一路之上,凡遇見孤寡老人、伶仃小兒、骯髒乞兒,柳素皆遣身邊婢子送上吃食,再撒幾個銀錢。 [space]
在城中,她素有大善人之稱謂。緊趕慢趕,於日將落時分獨自進了正堂,留下了幾個婢子在門口等候。 [space]
“夫人向來宅心仁厚,見不得身旁人受苦,凡有求於她者,無不傾力相幫,更是常賙濟窮苦人家,年年月月。也不知這菩薩靈也不靈,夫人只不過要求一子,拜了三年,求了三年,吃齋唸佛了三年,硬是沒有動靜,就算是塊石頭,也該被夫人感化了吧!” [space]
堂外,念心小丫頭不滿的瞥了一眼堂內正中那尊巨大石像一眼,嘴裡輕聲絮絮叨叨。 [space]
“噓,禁聲,你這小丫頭渾說個什麼?舉頭三尺有神明,也不怕爛了你的舌頭,看我回去不收拾你。” [space]
念善大丫頭鄭重的告誡著念心,眼神嚴肅。 [space]
念心向著念善吐了吐舌頭,格外調皮,惹得念善又是好氣又是好笑,在此地也不好拿她怎麼辦,只得將這事先記著。 [space]
因柳素信佛,她身邊丫頭被改的名字都帶著佛義,彰顯她的虔誠。 [space]
大丫頭念善心細,是個體貼主兒的乖巧懂事丫頭,手腳勤快,眼裡有活,年芳十五,長的眉清目秀,是個美人雛兒。 [space]
她從柳素三年前嫁於李雲起,就被父家因無錢為母治病為由賣於李家,其母仍未撐過三個月而亡,兄妹三人,兄長隨父親外出經商去了,而唯一的妹子也受柳素恩惠,暫待於李家。 [space]
其餘丫頭,如:念心、念慧、念智者,皆是因各家原因相聚於柳素名下。 [space]
正堂內,石像名曰: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南海觀世音菩薩,高不足一丈,面相慈悲,手託淨瓶。 [space]
像前一張大供桌,紅漆楠木,各種蔬果擺放在上,蘋果、香蕉、葡萄之類,更有成扎黃香在香盒中燃著,嫋嫋白煙,平添肅穆莊重之感。 [space]
“大慈大悲的南海觀世音菩薩,弟子柳素,誠請菩薩賜弟子一子,以延續李家之後,弟子願終生供奉菩薩,以金漆為菩薩另塑真身,供世人瞻仰禮拜。” [space]
堂內,柳素獻上燃香後,跪於像前,雙手合十,虔誠祈求。 [space]
而在柳素不遠處另一蒲團之上,同樣跪著一婦人,她衣衫幾處都打著補丁,卻是乾淨整潔,相貌略微顯老,似有四十年紀,只見她恭敬參拜祈道:“至聖菩薩,可憐可憐弟子這枯朽將殘之人,弟子與丈夫二人相依為命,苦無子嗣,願大慈大悲的菩薩憐憫弟子一片誠心,賜弟子後嗣,不叫弟子林家絕了香火,斷了血脈。頂禮南海觀世音菩薩。” [space]
祈罷,她滿是老繭的手從懷中掏出一塊成團的粗布,小心的揭開,卻是一兩二文錢,她毫不猶豫的將它們全部投入香火錢盒之中。 [space]
因緣際會,時空中出現三人,人肉眼不可見,只聽一人道:“頑石,她二人,你可願擇何人為母?” [space]
卻聽混靈石道:“願作賤婦子。” [space]
“這是為何?”老道問道。 [space]
“這貴婦人祈曰,我願如何如何,我雖愚頑懵懂,卻知在山上,我想要天下雨的時候,它不下,我想它出太陽的時候,它偏偏不出,人力有時窮,倘若為她子,從小皆受自我混沌思想,豈不有違入世初心。” [space]
混靈石回道。 [space]
“那為何又擇這賤婦?” [space]
老樵人對他所答點了點頭,轉而又問。 [space]
“在山上時,我看巢裡雛鳥,肚子餓時,只管張口啼叫,它父母便飛出覓食。她們同祈求得子,貴婦人卻以條件相換,而賤婦人如同雛鳥期待其父母,最後得食一般。” [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