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想,他的心緒重新的安穩了下來。秦師兄慢慢取下自己的佩劍,握於掌中。此劍長約三尺五寸,劍身薄而細長,細微精緻的雲紋覆於劍身之上,劍柄上鑲有七顆寶石,配合劍身上的金屬光澤,整體流光溢彩,煞是好看。乃是一件下品上階的法寶。

此時郭翔也取出了自己的青紋劍握於右手中,劍長三尺三寸,樣式古樸,如青銅劍般,劍身兩側佈滿雷文。是件下品下階法寶。同時取出六角凌盾於左手,此盾呈土黃色,六邊形輪廓,中間微微凸出,同樣是下品下階法寶。

此時秦師兄仍然不忘表現自己的風度,大方的說道:“就請師弟先動手吧!”

“謝師兄!那師弟我就恭敬不如從命了!”郭翔巴不得對方更加輕視自己一些。

話音剛落,郭翔將靈氣聚集於腳底,同時用力踩蹬地面,身體便如箭矢般衝了出去。同時他用左手持盾置於身前,右手握劍向前連刺,每一次刺擊,都會發出一個尖錐形的光劍,一連十二劍,發出十二個光劍,從不同的角度覆蓋了秦師兄周圍的空間,這招還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叫做點星辰。

秦師兄沒有絲毫慌張之像,反而輕蔑的哼了一聲,手中飛劍在手腕的帶動下連續轉動,發出一圈一圈的白色光暈,不斷向周圍盪漾。光劍一撞到光暈,就如同冰雪消融般,二者同時悄然消失。

郭翔見此情景也並不意外,繼續保持快速前衝之勢,手中飛劍,不斷擺出各種攻擊姿勢,似乎在權衡使用哪種招式。

秦師兄見郭翔蓄勢待發的姿態,並沒有繼續攻擊,而是保持著防禦的姿勢,並目不轉睛的注意著郭翔飛劍的執行痕跡,思量著對方可能採取的招式,並在心中計算著如何應對,以及下一步如何反擊。

但他等了一會兒,見對方還在猶豫不定,等他緩過神來之時,郭翔已經衝到了他面前不足五米處,他這才恍然大悟,原來郭翔剛才的攻擊姿勢不過是迷惑之舉,真正的意圖是靠近他的身邊,以發動近距離的攻擊。

秦師兄雖然已經意識到了郭翔的意圖,但為時已晚,他即刻彈身後撤,同時向手中的飛劍注入少許法力直刺而出,直頂到郭翔的盾牌上,並藉著郭翔的前衝之勢,隨之後飛。

郭翔的下一招適時即至,保持前衝之勢的同時,旋轉身體,利用旋轉之勢的加成,揮出了一道一道由劍芒組成的劍幕,直接壓向了秦師兄。

由於秦師兄身體處於後撤之勢,且招架的很是倉促,被郭翔的一道道劍幕壓得連連大步後退,狼狽不堪。

郭翔選擇採取這種主動出擊,近身作戰的方式,也是實屬無奈。雖然由於自己的計謀,使得對方同意只以俗世武學為比試手段,但對方的武器可是下品上階法寶,而自己的兩件都是下品下階法寶,優劣一目瞭然。

自己的武學都是在下界歷練時所學,而對手的武學可是天劍門歷代收集所得,優劣同樣一目瞭然。

唯一能與之相比的,只有修為。如此一來,想取得勝利,就必須另闢蹊徑。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他才決定採取這樣的近身打法。

其原因有三:一是近身作戰,可以避免給對手足夠的時間,使用殺傷力大的招式。

二是自己本身煉體有成,煉體之術,本非稀有,只要不使用相應的技能,即使元嬰真君,也看不出什麼差別。雖然劍修平時也注重錘鍊身體,但這種錘鍊身體與專門的煉體之術,本不在一個層次上,這也是自己的一個優勢所在。

第三點原因也是決定採用這種戰術的核心原因,雖然對方的武器優於自己,但是越高階的武器對法力的消耗就越大,在雙方法力總量相當的情況下,誰先消耗完法力,必將處於不利之地位。

自己的法力消耗,只有在同時全力加持兩件法寶的情況下,才會與對方的法力消耗相當,所以只需以防禦法寶為基礎,只在攻擊時才對攻擊法寶進行法力灌注,就可以比對方保留更多的法力。

根據郭翔的計算,採用這種方式,自己的法力消耗大約為對方的七成,只要能堅持一段時間,並不斷近身戰鬥,干擾對方,不讓對方補充法力,用不了多長時間,對方就會因法力不濟而落入下風。

秦師兄哪裡受得了,在眾人面前丟臉。他不退反進,劍勢凌厲,身影飄忽,漸漸的郭翔被一道道劍影和一個一個的殘影,包圍於其間,防禦的捉襟見肘、甚是狼狽,身上也多了三四道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