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四臺大型盾構機,分層挖掘,每一層單獨支撐,護坡採用橫向打樁,在鹽礦的牆壁上打入鋼筋混凝土樁,承臺橫向連線在一起,下設定鋼筋網架,噴射高強度混凝土形成護坡,再一層層的空間疊上去,組合成一個可以容納直徑130米的整體空間。”

“這個空間放下100米的球體後,二邊的施工通道至少還有12米寬,足以執行大型施工機械。”

“球體外層用圓36的螺紋鋼筋整齊的交織在一起。做一個鋼筋網架的球體,澆築高標號快凝混凝土,形成殼體,裡面用三元乙丙丁基橡膠6層防水,最裡面用15毫米厚不鏽鋼焊接。就像焊接萬噸巨輪一樣。保證未來的球體內部的真空效果。”

海青和延飛的這一番介紹,在坐的工程院院士眼前一亮,沒想到,這麼巧妙的方案居然給設計了出來。

看著旁邊的工程院院士頻頻點頭露出讚許的表情,坐在旁邊的《國家航天局》工程總指揮SK博士長長的出了一口氣。

總算有點希望了,這個開局也是完全出乎SK博士的意外。

他以為,第一次網架設計失敗後,這些精疲力盡的工程師一定是在方案上找原因,做修改。增加各種支撐,甚至治理地下河。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無論如何也不會再想出什麼更奇妙的主意。

沒想到,真是沒想到,大車帶領的這個設計團隊,居然在這麼短的時間裡,頂著壓力,推翻了前面的所有設計,想出了這麼一個絕妙的主意。SK博士以他的認知,確認這個方案是十分大膽的,但可能又是唯一可以實現的。

旁邊的結構工程院院士舉起了手:“我提問鹽礦的牆壁橫向打樁,是否考慮過地下機械施工的震動,擾動鹽礦原有的地質結構。造成區域性坍塌。”

延飛:“依照我原來設計大跨度橋樑,橋墩的生根經驗,打樁時,改用鑽孔,可以儘量減小鹽礦的土層擾動。每六個橫向樁的承臺可以連線成一個穩定結構。”

結構工程院院士:“方案非常好,兼顧了地下施工的難度,球體結構抗震效能可以大幅度的提高。現在看來是個可以實施的方案。請繼續向下介紹。”

海青接過話語,他拿出鐳射指示筆。

請秦工開啟球體建成模型。

全息影像總控室裡,老秦的腦門上緊張的出了汗:“開啟鐳射發生器,7軸線,C軸線,F軸線,開啟備用電源。”

中控室的儀表臺上,燈光閃爍,按鈕被工程師準確的推了上去。

場地中央出現一個黑色的巨大球體。這個球體太大了,出乎了人們的意外。

所有人不自覺的向後閃躲,生怕這個球體滾落下來。

大車走到大銀幕前:“他高喊一聲,中控室,模擬洪水,地震.....”

波濤洶湧的洪水從地下河中湧上來,伴隨著地殼的爆裂聲,整個房子好像都在搖晃,鹽礦的牆壁噼噼啪啪的出現碎裂,鹽的晶體大塊的脫離礦脈......

但這個黑色的《蛋糕》隨著洪水和地殼運動在滾動,沒有一絲變化。

《國家航天局》工程總指揮SK博士再也安耐不住心中的激動,他第一個站起來,開始鼓掌。

工程院的院士全體站起來,所有在場的工程師都站了起來。對著場地中央的工程師熱烈的鼓掌。

大車,站在原地,身體搖晃了幾下,直直的倒在了地上。

他的頭盔撞在地板上,發出“咚”的一聲悶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