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不用劉文昊說,老道士也能猜到是什麼事。或許在武藝方面,吳老道可能稍微差強人意一點,但若是打探訊息,這老道士遠比沈良等人的手段還要高明。

只是讓吳青雲有些不太明白的是,就這麼一件小事,你劉子明為何會如此神神秘秘的呢?

在張元幹走了之後,李彥仙儼然就是平晉鄉軍的二把手,況且太原府不是早就對其有了認可嗎?這怎麼還要揹著他呢?

或許這還真是吳青雲多心了,之所以在此刻如此一說,完全是因為想要揹著陳友璽罷了。另外,今日不是有五個大金使節入了城嗎?劉文昊讓李彥仙押走陳友璽,目的就是想要和金人的使節碰碰面,看看金人到底是什麼意圖。

要知道,李彥仙可是和金人最先接觸的,所以剛才兩人在眼神交流之下,便瞬間讀懂了對方的意思。

老道士走後不久,李岸突然問道:“子明,對於金使你打算怎麼做?”

現在東城淪陷已是板上釘釘的了,所以大家心知肚明,金人使節此次前來,目的就是為了招降。

此時,劉文昊卻並沒有回答這個問題,而是反問道:“大人是怎麼想的呢?”

看得出來,李岸的心已經亂了,特別是剛才陳友璽說到太原被金兵劫掠之時,他就已經不知所措了。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經過這麼長時間的調節,老滑頭還是穩定了心神,衝著劉文昊講道:“不見金使是不可能的,咱們還是先去探探金人的口風,至於降與不降,還是你自己拿主意吧……”

這老滑頭的意思雖然有點複雜,但也能聽得出來,他現在是想投大金。至於有了這樣的心思,或許也和他的夫人蔡氏淪入敵手有關。

劉文昊裝作沒有聽明白,於是一邊朝著中軍大帳走去,一邊回應著:“大人所言甚是,所以咱們還是先看看那金使到底有什麼條件吧……”

說著話的時間,兩人連帶著譚明喜以及若干侍衛便一起來到了臨時的中軍大帳內。

不大一會的功夫,隨著李彥仙的安排,外頭響起整齊劃一的腳步聲。帳內眾將齊齊側首。只見一名金人使者在四名親兵近衛的“親近”之下,來到了大帳中。

那金軍使者入得帳內,也沒有視而不見,將兩排威武的將佐官員瞧了個遍。然而當他的目光落在上首位的劉文昊的臉上時,卻不由得疑惑起來。

南朝確實是不得人心,如此一個年輕的後生,難道就是那名傳兩河的招討相公劉文昊?這也太年輕了吧!有沒有到而立之年?宋軍莫非欺我?亦或是傳言有假?

不過這位大金使節還是有一定城府,就見他不動聲色上得前來,朝著上方抱了抱拳,高聲道:“本官奉大金國元帥右都監之命,權充軍前計議使,前來拜會!”

“金使所來何事?”

那金使面色不改,微微一笑道:“招討相公以一己之力,阻我大金鐵騎數月,便是我家元帥也是極為敬佩……”

聽罷此話,帳內眾將均覺得面上有光,看見沒有,咱們大人在金人心裡的地位。然而劉文昊的眼睛卻連抬都沒有抬一下,口中更是沒有絲毫感情,道:“說重點!”

“哦,是這麼回事,俗話說識時務者為俊傑,如今河東全境已盡入我大金國之手,所以我家元帥認為,相公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所以欲招相公為我大金效命,不知相公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