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 詔書(第1/2頁)
章節報錯
聽到金使所言,劉文昊微微的笑了笑,眼神中盡是戲謔。
“哦?這倒是有些意思,只是不知完顏銀術可,能給本官什麼?”
這金使名叫耶律倍,和眾多降金的大遼貴胄一樣,他也是契丹人。聽了劉文昊如此一說,耶律倍頓感有門,於是連連道出銀術可的條件。
“只要相公帶著西城軍民歸順我大金國,那麼我家元帥必保相公他日之位不在那張孝純之下!”
“嘶!”
別說劉文昊,連帶著李岸也是倒吸了一口涼氣。該說不說,這銀術可的牌面還真是大。張孝純何許人也?先不說欽宗已經下令升其為河東安撫使,就單單說一下其資政殿學士之職,也是普通人一輩子不敢染指的地位。
或許在這裡講,可能很多人不太明白,因為宋朝官職品秩太過於複雜。不過在這裡,可以拿包公的龍圖閣直學士做以比較。
包龍圖只不過是從三品,而資政殿學士確是正兒八經的正三品。可想而知,這銀術可給予劉文昊的條件到底有多麼豐厚。
要知道,劉文昊此時才多大年紀?你要說現在的劉文昊和張孝純年歲相同,那麼這個所謂的條件可能還有點低。
但話說回來,劉文昊別說能不能和張孝純相比,哪怕是相提並論也絕無可能!
沒辦法,兩人的地位相差太多!就算他劉文昊頂著一個兩河忠義招討副使的名銜,但那又究竟有多少實權呢?
說白了,什麼也不是!
軍帳之中,眾多將佐聽罷此話,表情各異。有的欣喜,有的嘆氣,更有甚者,則是對那金使怒目而視,口中還連連高呼著:“呸!我家大人豈能被你們這群金狗所收買?”
王卓嗓門本來就大,這一刻更是著急,生怕劉文昊入了金狗的道道。
別看這王卓最開始只是個土匪山賊,但他絕對是個忠義之人。俗話說忠臣不事二主,他可不想劉文昊留下什麼罵名。
其實對於王卓來講,不管是降金也好還是忠於大宋也罷,對他來講並沒有什麼關係。反正到哪裡,只要有口飯吃就行。但是,自從跟了劉文昊以後,特別是在劉文昊的感染之下,他整個人都變得不一樣了。因為他覺得,一個人的名聲太重要了。
還有,王卓早年間報國無門,不得已被裹挾落了草,可隨著劉文昊一次又一次的東征西討,在這之中他更是明白,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道理。
而在王卓說完話之後,一時之間,大帳之中已然亂了起來。眾將七嘴八舌,紛紛發表著各自的看法。
也是,如今的平晉鄉軍,早已不是當初劉文昊的一言堂。現在不僅有他唐家寨的老底子,還有諸多勢力。
除了唐家寨之外,還有白馬山的匪寇以及長壽山的好漢,更有王善帶來的義軍。
一時間帳內嘈雜不已,耶律倍則是把眼前的景象看在眼裡記在心底。可就他將眾人的模樣一一收在心裡之時,劉文昊則突然拍了拍帥案:“好了!此時事關重大,本官要好好考慮考慮……”
這麼一句話也就相當於下了逐客令,而那耶律倍顯然也是個極其圓滑之人,聽罷此話,心中暗喜,緊接著不等劉文昊開口,他便主動向帳中眾將一一告辭,而後隨著李彥仙為其安排的“親衛”一起回到了城南的驛站中。
可就在耶律倍走後不久,大帳之中的眾將則是跟開了鍋一樣。雖然此時依舊還有很多人並不知道東城所發生的慘事,但自從那金使入城,大家心裡或多或少也都明白了東城的變故。因此,在這一刻,說什麼的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