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靖康元年五月初十,夜已深,但河東宣撫使司衙門裡卻依舊亮如白晝。

此刻,李綱坐在上首位,看著眼前的摺子,這位老者不禁凝眉苦思起來。或許是因為夜裡的溫度太低,就見他披著一個大氅,雙手還不斷的揉搓著。

“宣相,要不咱們再把那爐子點燃吧……”曹溪在一旁伺候著,看著李綱的動作,不忍提醒道。

李綱卻是搖了搖頭,不覺間又嘆了一口氣:“哎!算了,咱們還能有個遮風避雨的地方,可百姓們呢?”

曹溪明白,今年這種天氣,河東大部分地區的糧食都要欠收。現在雖然看不到什麼,可一旦到了秋收,那才是要命的時候。

“苦的還是老百姓啊……”

剛說完這句話,李綱突然看到了張元乾的奏章,然而當他才翻看了一兩行字,卻立即對著曹溪吩咐道:“幼平啊,劉子明那小子有沒有奏章傳過來?”

壽陽和太原相距並不遠,那裡有什麼風吹草動自然瞞不過李綱。況且,還有張元幹這麼一個“內應”。

至於那個送公函的文軒,此時早已回到了太原。但不知怎麼回事,遠在一百多里以外的壽陽,幾乎所有的事情,他都瞭如指掌!

只是今日發生的事,文軒卻並不清楚。因為那人正在唐府做客,也不知和唐老爺子在談著什麼。

其實此刻的李綱還真不知道劉文昊在壽陽又搞出了什麼新花樣,這麼說吧,在端午節之前,張元幹就想把玻璃和棉花的事情都和李綱彙報一下,特別是推廣棉花一事,他並不想讓劉文昊在這裡“亂來”。

但對於張元乾的想法,劉文昊則沒有同意。畢竟在這麼一個敏感的時間段,讓一部分百姓不種糧食,一旦讓李綱知道了,那可討不到什麼好處。

改種棉花來試驗可行性,那是要承擔相應的風險的,真要是百姓餓了肚子,就以壽陽此刻的人口來說,那絕對不是小事!

還有,玻璃廠的建立以及溫室大棚的試驗,這都需要時間。劉文昊可不想所有的事情都在萌芽狀態就被李綱斃了,所以才會拖了這麼幾天。

昨日,在眾人的努力之下,功夫不負有心人,玻璃製品終於被大家研究了出來。

而當第一爐玻璃出爐以後,不僅是馬昂、龐海等工匠,就連張元乾和邵興等人,也都震驚了。

雖然大家現在不明白玻璃和琉璃之間的差距在什麼地方,但大家在看到這神奇的一幕以後,都覺得壽陽城如果有了這樣的玻璃廠,絕對會一飛沖天!

讓百姓不種糧食又能如何,只要有了玻璃,有那麼一個好的銷路,大家就不怕餓肚子!

當然,在這個時候,問題還是很多。比方說火藥這裡,因為直到現在,馬昂等人也依舊沒有研究明白。

即使是用來開山裂石,這火藥的效果依舊差強人意。沒辦法,現在玻璃廠所需的石頭,幾乎都是用人工的方式,一點一點從山上弄來的。

劉文昊未雨綢繆,他曉得,玻璃雖然還沒有上市,但以後玻璃的需求量會非常的大。所以,現在不說拿火藥對敵,哪怕只是用來開山,那麼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