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月球工業設想(第2/2頁)
章節報錯
有了太陽能發電廠,可以讓車輛使用電能加熱,然後一路上安裝無線傳輸裝置,保證車輛的電力充足就可以了。
這個雖然繁瑣一些,但更符合人們對工廠的印象。
上一個雖然步驟少,但是工作一段時間就要搬遷一次工廠的計劃,不太符合人們的預期。
哪怕最早期的工廠肯定是實驗性質的,註定規模很小,第一個計劃或許就是幾輛大車的規模,活動起來非常方便,但也要為後期更大規模的工廠做考慮。
而且現在實用科技正在研發傳輸距離更遠的技術,說不定之後直接建立一座中央電塔就可以保證方圓20公里之內的裝置用電了。
20公里正好是沙克爾頓隕石坑的直徑。
所以從長遠來看,顯然第二個方案更合適。
事實上,如果無法獲得大塊的水冰,那麼月球上還有另一種水源可以利用。
只不過這個方法步驟更復雜,耗能也更高,還需要從地球帶過去一些材料。
月球土壤又稱表岩屑,它裡包含了矽和金屬氧化物,平均來說包含43%質量分數的氧,月球上到處都有。
從土壤裡提取的氧可以為遠離極地、具有科學或經濟價值的基地提供能量,併產生有用的副產物,如稀有金屬。
只不過表岩屑可不會輕易獻出它的“財富”,因為將氧從化學鍵中釋放出來相當耗能。
理論上說,反應器可以使用大型聚光鏡將太陽光折射到一個特殊反應爐裡,將月壤加熱到超過900 °c,直到它發亮為止。
在這一溫度下,從地球帶上去的氫氣或碳可以把氧從礦物中剝離出來,並和氫元素結合形成水。
有科學家在實驗室裡使用模擬月球表岩屑進行的測試證明了這一操作是可行的,但是並沒有測試低重力和真空的環境,所以具體能不能在月球上用,需要實地驗證。
研究人員希望能夠再改進一下這項技術,減少必須從地球帶上去的東西。
有航天科研團隊正在開發一個能在低溫下工作的原型機,它可以迴圈利用一切輸入物質,比如甲烷和氫氣,這樣只需要消耗土壤就可以得到水和燃料了。
不過一套這樣的裝置效率很低,需要花幾十年時間才能產生足夠燃料把當初阿波羅計劃型別的登月器送進軌道上,所以要想真正用起來,那就得在月球上建立一個巨大的工廠。
還有的團隊試圖不採用化學反應,而是透過向熔鹽浴通電來從固體金屬礦中脫氧,他們希望這項技術可以為航天工業提供高質量合金,未來還可能為月球上用的機器提供高純度的金屬。
據估計,190噸月球土壤就含有15~16噸含氧鐵礦物,可製得1噸氧氣,而1年只需要生產1噸氧便可維持月球上10人生存的需要。
不過這些費勁的專案現在已經不用考慮了,繁星已經找到了大型水冰礦,可以直接生產水。
而有了水,在月球上就相當於有了一切。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