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清泉作為老航天員,他雖然沒有真正去過太空,但做的訓練可不少,而且“實戰經驗”也不少。

他雖然沒有去過太空,可他的隊友們去過,等那些航天員返回地球之後,會把經驗分享給其他隊友們, 等其他隊友們去太空的時候準用得上。

所以在乘坐木鳶號之前,他所有的“經驗”都是乘坐神舟載人飛船的,只知道很顛簸。

可是乘坐上木鳶號之後。

顛簸……那是什麼?

他只覺得平穩。

當然,比乘坐民航客機還是差一些的,但對於一般人來說,已經可以接受了。

隨著木鳶號漸漸的加速、漸漸的升高, 看著窗外越來越明顯的弧形地平線, 他的思緒也在發散。

在隊裡的時候,他其實知道自己機會不大了,畢竟第二批、第三批航天員各個都比他都活力、有優勢,沒道理人家不上,非讓他這個“老爺子”上。

雖說他也一直在保持鍛鍊,可他也知道自己的事,並且開始考慮退役的事了,結果……

那句話說的真對。

“一個人的的成功不僅要靠自身的努力,也要考慮歷史的程序。”

他現在的情況就是這樣。

起初沒趕上第一批航天員的飛天任務,後來第二批和第三批航天員也成長起來了,他的位置就尷尬了,再怎麼努力,沒趕上時機就白搭。

本以為自己要帶著遺憾退役了,沒想繁星的科技爆發式發展,空天飛機和商業太空飛行竟然出現了!

只不過因為發展的太快,商業航天員來不及培養, 於是他們這些年齡比較大的退役和臨退役國家隊航天員的地位就凸顯出來了。

這就是歷史的程序!

現在他執行了夢寐以求的飛天任務,並且親自驗證了空天飛機對人體的影響,證明年齡再大一些的普通人也有進入太空的機會。

他也知道,他有遺憾,有些人比他的遺憾更大。

作為航天員,他其實是“半路出家”,因為他之前是戰鬥機飛行員,跟航天完全就是兩個領域。

可有些科研人員,他們從學習開始就跟航天聯絡上了,然後為航天事業貢獻了一輩子,自己造的航天裝置都滿太空飛了,自己卻從來沒有接觸過太空。

那才叫真正的大遺憾!

最初的時候,載人航天的危險性非常大,要求也嚴格,所以必須是優中選優的航天員才能進入太空。

後來載人航天技術成熟了,但因為費用太貴,所以只有專門的任務才有載人飛行。

現在載人航天技術更成熟了,自由聯邦那邊更是有了商業航天,可價格依然不便宜。

先不說繁星的老航天專家能不能去坐自由聯邦的商業載人飛船去太空,就是能乘坐,但幾個億的票價也掏不起。

有那幾個億,投入航天工程裡都能做不少專案了。

甚至他們的年齡都不小了,身體條件能不能承受住也是一個問題。

但是現在,老航天專家們的機會也來了。

作為實用科技航天公司的簽約航天員,鄧清泉對木鳶號的瞭解相當多,不說現在舒適的乘坐體驗,就是它的乘坐價格,也是外人絕對無法想象的。

過去的60年間,全球已經有將近600人成功到達過地球之外的神秘太空,但其中佔絕大多數的是專業的航天員,而普通遊客才10人左右。

太空遊專案始於20多年前,那時自由聯邦的億萬富翁花了2000萬聯邦幣,乘坐露西亞的“聯盟”號飛船奔赴國際空間站,進行了為期8天的太空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