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分開走?”

為什麼?

自然是為了加快任務進度了。

當有人問出這句話的時候,直播畫面的左邊就多出了一幅地圖,那是沙克爾頓隕石坑和周邊地區的俯檢視,它上邊標註了前哨站試驗艙和15輛智慧月球車的實時位置。

沙克爾頓隕石坑的直徑是21千米左右,當月球車走到距離環形山頂2000米的地方時就分開了,其中每輛大車帶著兩輛小車,從地圖上看,它們是打算包圍環形山。

事實也確實是這樣,要想找到最適合進入隕石坑的路,最好是圍著環形山轉一圈。

如果只有一輛車的話,那就只能慢慢轉圈了,但車多的話完全可以分路在好幾個方向上同時進行尋找。

實用科技的計劃就是這樣。

展示完了這個計劃,這次直播就結束了,同時所有的直播也告一段落了。

等到下一次有相關資訊的時候,大概就是達成了某項新成就的時候。

透過這次直播,人們看到了很多東西。

比如一款新的超重型火箭長征九號首飛成功、月球上有了一座保障人類生存和實驗的艙室、同時活躍的無人月球車數量達到了兩位數等等。

每一項都是很了不起的成就。

而且除了繁星航天局和傳統航天企業,實用科技集團新成立的航天公司也嶄露了頭角,露了大臉。

畢竟是它製造了人類在月球上的一座真正意義上的“建築物”,還順利著陸成功了。

這是一般人知道的資訊,他們知道了以後都很高興,因為這代表著人類可以對月球有更多的理解。

有一般人,那自然就有二般人。

一般人也就是看個熱鬧,但是對於相關領域的科研人員來說,他們看到的東西更多。

首先,這肯定是個好訊息。

可以想象,十幾輛月球車在月球上折騰,哪怕第一要務是找水,但只要它們在上邊,肯定就會有源源不斷的月球資訊傳回地球。

按照國際慣例,這些資料絕大部分都會對外公佈。

這對於相關領域的科學家和研究人員來說自然是好訊息,畢竟不是人人都有條件往月亮上發射探測器,那麼這些公開的資料就是大多數人研究的物件。

而且資料這種東西,尤其是十幾輛車搞回來的資料,其密集程度是前所未有的,單靠繁星自己分析得分析到猴年馬月。

所以肯定要把一些原始資料公開,讓全世界的相關科研人員直接進行分析、解讀和研究。

對於一般人來說這是極其枯燥的,但是對於相關科研工作者來說,尤其是可以用這些東西發表論文,就足夠他們樂上三天了。

哪怕這些東西要跟繁星共享,相當於當了“苦力”。

但這些資料畢竟是人家提供的。

一般人看了熱鬧,科研人員得到了好處,可對於他國的政客,尤其是領導者來說,這個訊息是好是壞就只有自己知道了。

當然,不管對自己是好是壞,繁星的登月前期任務成功了,取得了幾項成就,各個官方還是要發祝賀的。

這是禮儀問題。

比如自由聯邦的宇航局就第一時間表示了祝賀,隨後大統領在發言的時候被記者問到了,登子紳士的表達了祝賀,隨後在靠近他的記者微微聳動鼻翼震驚之後,又清場了……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