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理想狀態歸理想狀態,現實歸現實,為了保證安全,樓梯該有還得有。

並且為了加倍安全,還需要在樓梯兩邊加上扶手,保證宇航員的安全上下。

畢竟月球的艙外宇航服非常厚實,哪怕做的再靈活,它也會限制宇航員的活動能力,加上宇航員不熟悉月球的重力環境,很可能一下跳了起來,然後直接摔在地上,甚至無法起身。

這可不是瞎說的,當初自由聯邦的宇航員就是因為宇航服的設計問題摔倒之後差點起不來,還是嘗試了好幾次,加上月球重力低,藉助了手臂的支撐試了好幾次才跳起來的。

為了解決這個情況,自由聯邦那邊修改了月球艙外宇航服的靈活度,同時也為後來者探明瞭道路。

而具體說到前哨站試驗艙的內部結構,那就不僅僅是比“小鷹號”登月艙大那麼簡單了。

8米的高度讓它的內部擁有兩層結構,不算豎起的艙頂太陽能板和著陸家,艙體高度有5米。

這5米高的空間裡,去掉防護層的厚度,總體還有4米多,做兩層空間足夠了,然後6米的直徑去掉防護層厚度也有5米多。

5米多的直徑,這比長征五號的芯級直徑還粗,那種不大不小的臥室的長寬差不多也是四五米的樣子。

兩米多一點的高度或許做臥室低一些,但作為在月球上寶貴的生存空間,這已經相當好了。

在這兩層的空間裡,下層的中間凸起一塊,那是主引擎佔據的位置,畢竟只有引擎凸進來一塊,地盤才能低一些,進出的艙門距離月球表面也會盡可能的低一些。

除了這玩意,第一層有裝置維修區、採集樣本儲雪區、艙外宇航服存放與換裝區等等,還有重要的氣閘艙。

如果說第一層跟裝置與機械有關,那麼第二層就溫馨多了,這裡有工作栽培區、鍛鍊區、用餐區、娛樂區、控制區、倉儲區、睡眠區等等,還有獨立的衛浴系統。

這些空間的分佈相當精巧,可以同時容納四名宇航員生活,並且不會感覺到太多的擁擠。

這些地方的鏡頭都是寧叔帶著攝影師拍攝的,兩人經過層層清潔程式之後穿著防塵服進去了,然後把所有的地方轉了一個遍。

這要是官方裝置,估計沒這麼容易讓他們拍攝,但前哨站試驗艙是實用科技公司的東西,那自然是隨便拍。

既然東西已經出來了,那就要好好宣傳。

所以在影片裡看到前哨站試驗艙之後,網友們徹底驚了。

“臥槽,這是繁星的載人登月艙??”

“不是,寧叔不是說了嗎,這是前哨站試驗艙,只能降落不能二次起飛。”

“好傢伙,整整一座二層小樓降落到月球表面,繁星第一次就玩這麼大嗎?”

“而且還是長征九號的首飛任務,這座試驗艙看起來就……不便宜,這樣真的沒問題嗎?”

“應該是沒問題吧,這麼幹也能體現繁星對長征九號火箭的信心。”

“我也覺得繁星對長征九號的信心很足,但我覺得實用科技這邊對長征九號信心更足,要不然也不會把這麼重要的裝置放在首發火箭上吧?”

“對,我也這麼覺得,這座試驗艙的配置也太豪華了!”

“是啊,你們管這玩意叫試驗艙?這麼精緻的配置,你們管這叫試驗艙?”

“沒錯,試驗艙不應該是那種有個殼子,裡邊空蕩蕩的玩意嗎?”

“之前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就很空檔,別說宇航員的座位了,估計連衛生間都是空的,只有艙壁格子裡的一些包裹,其他都是空蕩蕩的,一看就是‘試驗’作用。”

“是啊是啊,這完全就是完備的月球基地吧,而且它的名字都明示了,‘前哨站’就有前進基地的意思。”

“差不多吧,前哨戰就是指先頭部隊,駐紮在某個地點擔任偵查、搜尋情報或者敵情的一個單位。”

“所以我願稱它為人類第一座月球基地!”

一般來說,如果人們想要對某些地方有些瞭解,最起碼得多待幾天,多觀察觀察,到了月球上就更得這樣了,但人類目前在月球上單次待的最長時間也就幾十個小時,摺合地球的幾天時間,基本上觀察不出什麼來。

要想對降落區域的月球有一定的瞭解,最起碼得待上幾個月。

可之前人類用於登陸月球的裝置只是載人登月艙,那麼一個小小的地方,也就支援人類幾十個小時的存活時間,長了還真做不到。

而且地方真的太小了,也就兩個人的“落腳”的地方,這種地方待得時間長了宇航員也受不了。

但是有了前哨站試驗艙就不一樣了,它的配置一看就是為了宇航員長期駐留準備的,它甚至在有限的空間裡做了娛樂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