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新概念“登月艙”(第2/3頁)
章節報錯
如果說神舟飛船解決的是航天員順利進入太空,並安全返回地面的難題,那麼新一代飛船解決的就是如何更安全、更舒適、更智慧、更經濟地進入太空,開展更遠距離深空探測的難題。
它不僅能載人,還能從事貨運,是一型“客貨兩用”飛船。
目前繁星唯一一型貨運飛船是天舟一號,但天舟飛船不能發空間站的貨物重新運回地面,只能在大氣層裡燒掉,而新一代飛船憑藉著完善的隔熱技術,能夠從近地空間站下行運輸貨物。
其實神舟飛船也能往下運東西,只是它的內部空間太小了,所以是能運,但只能運一點點。
新一代載人飛船個頭很大,近9米長,最大直徑約4.5米,最大發射質量超過20噸,空間相當大。
當然,9米是包括燃料艙和推進器的,單純的倒錐形返回艙只有差不多一半的高度,減掉各種防護層,宇航員能完全在裡邊站立。
返回艙是航天員在太空工作、生活的“家”,技術人員採用宜居設計理念,利用新一代載人飛船艙內空間大的優勢,在艙內裝飾、裝置佈局、人機互動介面、整船載人環境設計等方面頗下功夫。
在返回艙內設定了工作區、娛樂區、餐飲區以及獨立衛生區。
而且艙內還配置了生活娛樂大屏,供航天員休閒娛樂,穿戴式顯示儀表可以讓航天員時刻了解新飛船的健康狀況。
為了降低進入太空的成本,新一代載人飛船的返回艙未來可重複使用。
返回艙外包覆了新型輕質防熱結構,執行完任務後,只需更換輕質防熱結構,經過規範嚴格的檢測,就可以再次執行載人航天飛行任務。
為了實現多功能使用,設計人員還像“搭積木”一樣,透過使用相同返回艙,配置不同的服務艙模組的方式,讓新飛船不僅可以去近地空間站,在返回艙不變的情況下,更換動力更強勁的服務艙後,還能到月球甚至更遠的深空。
不光整船可以模組化,返回艙也實行模組化設計。
新一代載人飛船還可以根據任務需求,從“太空巴士”變為“太空貨車”。
載人運輸時配置環控生保、座椅、儀表、手控操作等裝置,載貨運輸時就配置貨架、貨包。
從各個方面的資料來說,新載人飛船都是跟自由聯邦獵戶座飛船一個級別的“遠航”飛船,是地球上目前唯二可以飛月球的載人飛船。
而長征九號的第二位“大噸位乘客”就厲害了,跟只在月球軌道上轉幾圈的獵戶座飛船和新載人飛船不一樣,它是要登陸在月球表面上的。
幾十年前,自由聯邦登陸月球表面的裝置是登月艙,登月艙由下降級和上升級組成,重14.7噸,寬 4.3米,最大高度約7米。
其中下降級由著陸發動機、4條著陸腿和 4個儀器艙組成,高度佔一半多。
上升級為登月艙主體,能容納2名宇航員,宇航員在月表生活的“房間”就是它,高度也佔到一半。
宇航員完成月面活動後駕駛上升級返回環月軌道與指揮艙會合,它由宇航員“房間”、返回發動機、推進劑貯箱、儀器艙和控制系統組成。
有導航、控制、通訊、生命保障和電源等裝置。
不過這座宇航員的“房間”非常小,說是房間,其實並不比一個公共廁所隔間大多少,只是一個能容納2名宇航員的站位,沒有供宇航員座的座椅,幹什麼都是站著。
而且要包裹住推進劑貯箱,所以它的外形非常“實用”,這裡突出一塊,那裡凹進去一塊。
只不過長征九號運載的這玩意不是登月艙,宇航員也不搭乘它降落到月球表面,因為它不具備在月球表面重新起飛的能力。
準確的說,它是一座房子。
真房子,還是一座兩層小樓,不是“廁所隔間”。
月球是非常荒涼的,比地球上的南極還要荒涼,最起碼南極還有企鵝,並且穿厚點就能在外邊走動,但月球絕對不行,別說沒有任何動物了,人類在上邊不穿艙外宇航服,很快就死了。
所以人類在上邊的行動完完全全就是開荒,尤其是初期,相當於在一個比南極條件還要惡劣的地方搞科研。
不僅去的方法費勁,而且還沒辦法在那邊獨自存活。
可偏偏月球又非常重要,南極就在地球上,人類的常規航線根本不經過它,甚至一般人都不會往那邊走,但月球的定位卻相當於人類走向星空的中轉站。
甚至說“中轉站”都說小了,它最起碼是一個可以反哺地球且可以給人類飛向深空提供各種方便的巨型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