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李未來畢業了。

之前重新坐到教室裡的時候他還有些陌生,因為他有很長時間沒有在教室裡待過了,基本上就是全國來回的跑。

甚至連論文都是在軍營和航天研究所裡寫的。

不過這都是小事,以他現在的情況來說,從學校畢業了更好。

而宿舍裡的舍友們,馬德、張弛和王子現在搞了一個文娛公司,鼓搗遊戲和電影,上個月末還組團去自由聯邦參加了EEE遊戲展。

另外的郭安逸和田玉濤測試考研了。

因為李未來知道自己在自由聯邦那邊是什麼名聲,所以他就沒有在文娛公司裡露面,自然也沒去EEE遊戲展,甚至之前有工作室的參與也分開了,只說用了裡未來工作室的技術。

現在國際上有大量的公司在用裡未來工作室的“三件套”,這不是問題。

反正是小打小鬧,就讓舍友們玩去吧。

當然,其實裡未來工作室和實用科技集團的關係很少有人知道,但知道的人少不代表沒人知道,畢竟李未來也沒有做太深入的隱藏,而且從他們父子倆遭到暗殺之後,他就開始做最壞的打算。

畢竟他們面對的已經不是一般的情況了,而是捲進了祖國重新崛起和某超級大國阻止祖國崛起的浪潮中。

在這種浪潮中游在最前邊,甚至是踏浪而行,稍有一個差池就是粉身碎骨,就像之前被暗殺,如果不是他夠強,那就真的粉身碎骨了。

所以這種事真不是一般人能參與的,哪怕是稍微蹭一蹭也有風險。

不過這種事對於小李同學……哦,不對,他已經畢業了,不算同學了。

對於李顧問來說,只要不斷的提高科技水平,那麼他就可以一直在浪潮頂端飛行,這是非常簡單的。

畢竟他開掛了。

但是去了一趟非洲,他貌似把另一條科技樹點開了。

當然,有可能還是一條。

很多在古人看來的神仙法術,其實用現在的科技力量同樣能實現。

比如神仙可以吸風飲露,不食五穀,甚至可以憑空造物。

而“人工合成澱粉”放在神話中,應該就是這樣的存在。

澱粉是全球幾十億人口最主要的食物原料之一,是農作物透過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等無機化合物轉化而成的產物,需要經過一定的生長週期,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不必要的能量損耗,光能與二氧化碳的利用效率都沒有達到最高水平。

於是有人作出設想,能不能把水和二氧化碳直接合成澱粉呢?

當然可以!

這個想法不是特別異想天開,澱粉終究是一種高分子碳水化合物,組成它所需要的化學元素,水和二氧化碳中一個都不缺。

理論存在,實驗開始。

之前就有過將二氧化碳轉化為多種單糖化合物這類有機物的成功案例,但想要合成澱粉比這個要難很多。

農作物合成澱粉時,共涉及60多步代謝反應,以及許多複雜的生理調控,完全模擬是不現實的,如何簡化反應步驟,儘可能減少可能出現的變數,才是最合理的選擇。

此外,自然情況下合成澱粉的過程中,還需要更安全高效的生物酶催化劑參與反應,如何在不同生物體中選出最合適的,或是將之進行定向改造,同樣是個大工程。

而最終實驗能否成功,還得透過實際檢驗才能知曉。

李未來就知道繁星這邊從提出理論到實驗成功,科研團隊共經歷了6個寒暑,以及無數次讓人想打退堂鼓的失敗,終於用二氧化碳為原因,經過11個步驟合成了澱粉。

用看不見摸不著的二氧化碳合成能看、能摸、能吃的澱粉,這在古人看來不就是“無中生有”嗎?

而且仙人吸風飲露、不食五穀,是不是也能用這種技術做比喻?

還有“喝西北風喝飽”,以後是不是不算笑話了?

當然,目前這個技術只存在於實驗室中,而且消耗的能量和合成的澱粉不成正比,屬於賠本買賣。

如果未來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澱粉的系統過程成本能夠降低到與農業種植相比具有經濟可行性,將會節約90%以上的耕地和淡水資源,避免農藥、化肥等對環境的負面影響,推動形成可持續的生物基社會,提高人類糧食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