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東方超環聚變實驗堆(第2/2頁)
章節報錯
火電站出事也就是那一片的事,核電站一出事就是國際大事件。
並且這不是什麼理論,而是多次事故,尤其是舉世聞名的超級大事故直接告訴人們的。
現在很多地方的民眾都是“談核色變”,甚至嚷嚷著廢掉核電站。
但是有一種核能電站就可以避免這種情況,那就是可控核聚變發電站!
當前科技水平下,人類已經能夠完美利用核裂變進行發電了,但別看“核裂變”和“核聚變”中間僅僅一字之差,其實它們根本就是兩種有本質區別的東西。
這種區別不僅僅體現在產生的能量體量上,同時也包括對“燃料”的需求度上。
根據相關統計,現已探明的核裂變原料只夠人類使用近百年的時間,而核聚變的原料近乎無窮無盡,比如地球海洋中有大約40萬億噸氘,如果將它完全利用,1公斤氘差不多能夠產生1億度的電,這是多麼驚人的數字。
更別說月球上還有巨量的氦3,那也是一種非常優秀的核聚變原料。
這還是距離地球近的,如果算上更遠一些的星球,那將會是更加驚人的數字。
如果人類能夠完全控制核聚變,不僅能夠大幅度減少對太陽的依賴,甚至依靠龐大的能量走出太陽系也不是遙不可及的夢。
此外,核聚變也是一種清潔高效的能源,如果它完全普及,勢必會大幅度改善和修復地球生態系統,而這是人類意識到工業發展會對環境破壞巨大之後,一直追求的發展方向。
然而,擁有如此美好前景的可控核聚變發展並不是順利,由於人類某些領域進步遲緩,導致距離人類真正掌握和普及可控核聚變一直是“僅剩50年”。
繁星這邊就有一個前途非常好的先進超導託卡馬克實驗堆,代號為“東方超環”,它最近才實現了1.2億攝氏度101秒等離子體執行,創造新的世界紀錄。
這就是十餘年的研究成果。
沒辦法,產生可控核聚變需要的條件太苛刻了。
太陽就是靠核聚變反應來給太陽系帶來光和熱,其中心溫度達到1500萬攝氏度,這還是靠它巨大的體積和質量產生的巨大壓力使核聚變正常反應,但地球上沒辦法獲得巨大的壓力。
所以人類設計的核聚變裝置需要透過提高溫度來彌補,不過這樣一來溫度要到上億度才行。
核聚變如此高的溫度沒有一種固體物質能夠承受,只能靠強大的磁場來約束。
“東方超環”就是為這個目的建造的。
不過上億度的等離子體確實不好承載,但是……巧了。
金屬氫是一種亞穩態物質,可以用它來做成約束等離子體的“磁籠”把熾熱的電離氣體“盛裝”起來!
這樣,受控核聚變反應使原子核能轉變成了電能!
而現在李未來就站在“東方超環”旁邊。
是真旁邊,新思路的實驗肯定不能直接在它上邊做。
不單單是怕把它搞壞了,還因為金屬氫的產量還太少,不夠鋪滿整個裝置的“磁籠”,所以科研人員都在旁邊搞了一個小的“磁籠”。
這個小的容器純粹是為了實驗金屬氫“磁籠”能不能承受超高溫等離子體?
能承受的話又有承受多長時間?
承受時間長的話能不能一直保持穩定?
如果這次實驗成功了,那……